打印文章 ] [   ]
代表委员话股改与开放 国有银行改革步伐需加快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5 日 |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5年,我国银行业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建行境外上市、三大行引进境外投资者、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启动,构成了中国国有银行业改革的三道风景。

对此,不少专家学者和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都表示了肯定。然而,随着我国对WTO承诺开放金融市场的时限日益临近,留给国有银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国有银行改革的步伐还需加快。

开放在即,外资冲击不容忽视

根据WTO协定,外资银行将从2007年起全面进入中国银行业,外资银行将可以以独资银行的形式,进入几乎所有的银行服务领域。现在距全面开放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届时国内银行是否会受到外资银行的冲击?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黄泽民认为,虽然在WTO的协议中,设定了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的的控股比率,但这样的限制是在绝对控股的条件下才有意义。而事实上,外资银行完全可以采取相对控股的办法来合理地绕过规定。

例如在美国,一些上市公司由于股权比较分散,一般来说,控制了这个公司8%的股份,就可以处在相对控股地位。换句话说,就是以8%的股份支配整个公司。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如果需要控制中资银行,这个比率限制实在是没有意义。

那么中资银行是否因此就会处在被动的市场地位?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高辉清博士认为,中国庞大的国有银行,之所以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方的资本。毕竟国有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后,资产质量已经得到很大水平的提高。引入境外投资者,关键还是希望能引入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技术以及新的金融产品。在这样的条件下,要保持自主的银行体系,就要求国有银行一要坚持自主品牌,二是尽快向外方吸取管理经验和技术。

另外,黄泽民还指出,作为一个大国,暂时还不需要担心金融领域被外资控制的问题。即便是一部分银行被外资控股,也不必太忧虑,因为这也许会推动这些银行的经营观念和机制发生转变,毕竟我国需要一个好的银行体系。“一个不好的银行体系,即便都是自己的,也同样不安全。”黄泽民说。

四大行股改上市需更快

“目前,国有银行改革的目标、路径和手段都已经十分清晰。”黄泽民向记者表示,“股改、引进战略投资者,然后在境外或境内上市。”而建行上市、三大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工行股改,意味着在2005年,国有银行改革在三个梯度上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黄泽民认为,建行的成功上市,标志着始于2003年底的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进入快车道。但股改对于银行改革的整个过程来说,还只是漫漫征程的第一步。目前,国有银行在股改路径确定的情况下,将改革重点放在公司内部治理和用人制度上。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史纪良曾表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是促进各金融机构转变经营观念,增强自我防范和管理风险能力的根本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董文标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银行会选择上市,而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会处在全流通状态,这也令上市银行处在恶意收购的威胁下。特别是外资进入,可能会对股份制银行特别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稳定产生影响。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研究银行收购与反收购法的法律法规,选择在适当的时机制定银行并购的专门立法,这是在全流通体制下规范市场竞争、促进银行业稳定发展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有力措施。

管理层选拔成关键

高辉清博士认为,目前国有四大行还未摆脱原有的行政部门的观念和习惯。例如银行中职位的行政级别等,这就使得银行管理层可能依然会在官本位的方式下运作,而不是以市场经济方式行事。这可能是股改后的国有银行成为真正意义上商业银行的最大障碍。

高辉清提出,应当在银行业设立类似国资委作用的机构,或者加强汇金公司的地位,使之能够履行国有出资人在银行中的作用,淡化四大行的行政级别,推动其向真正商业银行方向转变。

黄泽民也对记者表示,在解决了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等问题后,职业经理人问题已经成为银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他认为,目前国有银行对管理层的选拔,还没形成职业经理人的选拔机制,延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对干部的考核办法。“我们现在依然还是把四大(国有银行)当作一个副部级单位。”而近年来,国有银行屡次曝出腐败丑闻,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对国有银行高层的选拔,还需要引进符合市场机制的办法。

针对国有银行采取高薪引进高层管理人才的方法,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战略处副处长钱敏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除了引进一些急需的稀缺人才以外,国有银行还应该对管理层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培训,自主培养符合市场化商业银行的管理人才。(记者勾晓峰)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