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联合早报社论:“十五”计划重在求稳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9 月30 日 | 文章来源:中新网

从50年代以来,中国每五年就要制定一个宏观的发展目标。前天,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上,中国总理朱镕基就未来五年再次提出发展计划。由于这是第十个五年计划,因此,一般都称之为“十五计划”。

“十五计划”在形式上与以往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实质上,朱镕基所作的报告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这项计划,原因就在于此。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制定的所有五年发展计划,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就连刚刚过去的“九五计划”也不例外。与这种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十五计划”的主要特征,就在于它以市场经济为挂帅。

具体地说,中国过去在五年计划中提出的经济增长速度,完全是中央指令性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考虑错综复杂的市场因素和经济规律。而在“十五计划”中,尽管朱镕基也提出了7%的经济增长目标,但这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目标,没有行政上的强制性。“十五计划”的起草过程历时三年,中国政府广泛征求了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预测。我们可以这么说,“十五计划”是经济转型的产物,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已经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十五计划”之所以令人关注,我们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国最高领导层正面临着新旧交替的时刻,这一计划在时间上正好跨越两代执政体。

我们觉得,朱镕基提出的增长目标是一个相当谨慎和保守的预测。因为,在第九个五年计划里,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高达8.3%,一般估计今后五年要超过7.2%不会有多大问题。“十五计划”之所以要降低对经济增长的期望值,其中一个着眼点就是政治层面。

经济繁荣固然有助于政治的稳定,而政治稳定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十五计划”的基本思路,就是既要追求适度的快速增长,又要避免某些激烈的措施引发社会动荡。

众所周知,即将在明年秋天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将标志着第四代领导集体正式亮相。但是,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稳定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对权力的交接。在邓小平时期,胡耀邦和赵紫阳都曾是属意的接班人选,但由于经济转型初期的社会承受能力较差,最终致使胡、赵二人的政治前途成了社会动荡的牺牲品。当然,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但“十五计划”还是顾及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经济目标将涉及到下届领导层的工作,因此,“十五计划”在这方面特意“留有余地”,避免为下届领导人预设过高的目标,以免将来造成被动。

我们还注意到,在对经济增长目标予以保守估计的同时,“十五计划”还特别强调要采取其他措施,确保社会和政治的稳定。首先,在经济方面,朱镕基承诺要适当增加公务员的工资,提高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把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其次,“十五计划”报告明确宣示,中国政府将对法轮功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到目前为止,这是朱镕基在公开的正式文件中,就法轮功问题发表的最强硬讲话。可以断定,为了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中国政府对法轮功的态度没有妥协的空间。

第三,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北京方面尽量避免主动挑起台海争端,不希望台湾问题打乱其经济建设的目标。因此,在谈到台湾海峡局势时,朱镕基的语气和态度尽管都很坚决,但措词却相当温和。

长远来看,“十五计划”旨在为中国整体的发展目标打好基础,而就近期而言,它力图为权力的平稳交接做好铺垫。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