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50个城市竞争力点评(三)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07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深圳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其综合竞争力长期处于前列,目前居第二位。其综合生产率全国居第二位,综合经济增长率和综合收入水平均居全国第一位,综合市场占有率和综合就业增长率也都排名前五位。

人才竞争力位居第三位,其城市从业人员数量高,从业人员增长率也较高。其人力资源质量高,创业型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极其丰富,人力资源消费需求、投资需求都非常旺盛,是各种创业人才的乐园。对内地人才有强大的吸引力。

资本竞争力强大,排第三位,是重要的金融中心。资本数量充足,质量优良。金融服务种类的多样化程度独领风骚,金融控制力强。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和民间风险资本都非常易于获得,对于特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不可多得的有利的条件。

科技竞争力很强。科技基础和创新能力提高很快,直逼前十位,科技转化能力极强。结构竞争力迅速上升,经济体系健全、灵活、有效,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预示这种结构优势仍会持续。

基础设施竞争力强大,对外经济交流基础设施与对内社会服务基础设施都居全国第四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位居第一位。但其基础设施成本之高也为全国之首,其房地产成本、交通成本和水电气价格都属最高之列,对于绩效欠佳的企事业机构是一重大不利因素。

区位竞争力较好。它毗邻香港,是华南重要的区域经济及金融航运中心城市,自然区位与经济区位条件优越,但在资源方面处于劣势。相比之下,其环境竞争力值得骄傲。不但自然环境优美,而且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从建设初期其城市规划就是在高水平上起步的,目前它是国内最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城市之一。

文化竞争力强。深圳是很大的程度上是一个新移民汇集形成的城市,市民具有突出的商业观念,勤劳敬业的工作态度,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并且从体上形成了开放、平等、自由、宽容的文化氛围,具有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也很强,市场发育程度高,微观组织运转灵活,法制健全。开放竞争力执全国之牛耳,经济国际化和区域化程度相当高,移民人口多,社会交流指数和人文国际化程度全国最高,是外向型经济的典范。

企业管理竞争力优势突出。企业管理技术和水平、管理普及程度、激励和约束机制都居于前五位之内,其产品和服务质量也为上乘。

政府管理竞争力同样表现极佳。政府的财力居全国第一位,在城市发展规划、城市推销、规范执法和服务创新等方面仍优势突出,这些都是深圳市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安全工作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更高的要求,需要大力强化。

沈阳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沈阳市综合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排第二十三位。综合生产率与综合经济增长率比较高,但综合收入水平、综合市场占有率水平较低,综合就业增长率则居于下游之列。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老工业城市,要保持和不断提升竞争力优势有相当大的难度。

沈阳市人才竞争力较强。其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平均很高,创业型人才与各类专业人才都比较充足。人才资源教育指数较高,中等以上教育的在校学生比重较高,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也较多。但不利之处是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不佳,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也需要改进。

资本竞争力中等,居第二十六位。金融机构业务规模较大,增长率较高,但令人担忧的是其资本质量很低。金融机构数量尚可,只是其服务的多样性不足。银行贷款、资本市场、民间风险资本利用的便利程度属中等水平,资本利用效率和安全性需要高度重视。

科技竞争力较强,居第十一位。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数量很多,科技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很强,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一般,应通过强化产学研结合等途径而加以提高。

结构竞争力较弱。沈阳是我国传统工业城市,工业化水平很高,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门类齐全,配套完善。但高新产业、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新兴产业的聚集程度也比较低,经济结构转化速度较慢,经济体系运转和调整不够灵活。

基础设施竞争力较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快,目前已进入先进行列。对外交流的基础设施较为发达,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航空港,对内服务的基础设施具有较好的基础,但近几年建设和改进速度落后于其他城市,目前已处于中等水平,下一步有必要在财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予以优先考虑。

综合区位竞争力很强。沈阳地处辽宁省的中心,是辽东半岛的腹地,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核心,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经济中心。其自然区位和资源优势比较好、经济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更加优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环境竞争力却相当弱。其自然环境条件一般,气候寒冷,居住舒适度指数不高。

另外,其环境治理近几年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城市清洁度仍比较低,生活环境不够优美。

文化竞争力不强。创业精神、创新氛围较弱,诚信意识不强,这些都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制度竞争力情况类似,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政府审批和管制仍显得过多过严。微观经济组织决策自由度有待提高,法制建设、产权保护亟待加强。开放竞争力较强,经济国际化与人文国际化的程度较高,但区域国际化的程度较低,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企业管理竞争力很低。沈阳原国有企业众多,改革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普及程度很低,激励与约束绩效很弱,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亟待加强。政府管理竞争力同样较弱。沈阳市利用城市知名度较高的有利条件,在吸引投资和游客方面效果比较明显,显示出较强的推销能力。但由于财力所限,其在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方面,在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方面,以及在服务创新方面都需要大力改进。

石家庄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石家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50强城市中排名第三十一位。其综合市场占有率与综合就业增长表现较好,但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其起步的基础相对较高,这使得它的综合经济增长速度与综合人均收入水平增长较慢。

人才竞争力排名第二十五位,为50城市的中位数。其中等以上教育的学生在全部学生中的比重高,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比例也较高,表明人力资源教育程度较高。本项指标部分地弥补了人力资源其他方面较弱的不足,使该市的人才竞争力仍处于中等位置。但新兴行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较弱,不利于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人员的成长,制约了人才竞争力的提高。

资本竞争力有所提高,处于中等水平。银行贷款与民间风险资本都较易获得,金融机构数量及金融服务的范围较全,控制能力较强,但资本质量一般。

石家庄大学与科研院校较多,研发投入较充足,产学研合作水平较好,但目前科技开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尚不明显,还未充分发挥出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效果,高科技产业发展步伐仍相对缓慢。这些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各城市中位居前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高,使得其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较高。产业聚集程度有一定基础,但消费结构升级速度慢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转化和提升速度,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性以及经济体系灵活适应性一般;服务业网点不足拖了经济体系健全度的后腿。整体看来,石家庄市结构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按照其作为河北省省会城市的地位看仍需进一步提高。

在基础设施方面,石家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较快,目前水平已居各城市前列,但它作为内地城市,缺少港口、航空、路网等基础设施,使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另外,它的基础设施成本较高,对于竞争力的提高形成不利制约。

区位竞争力不强,除政治文化区位因素比较好以外,其自然、资源、经济区位竞争力都一般。在环境方面,竞争力也很差,在50个城市中排名第四十八。虽然具有较悠久的历史基础,但环境的进一步改造难度很大,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工环境,其舒适与优美度都较差。特别是在环境治理和改造城市人工环境方面,尚需花大气力。

文化竞争力方面近几年有明显提高,不论是在价值取向上,还是在创新氛围、交往操守上,石家庄目前都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但制度竞争力改进不明显,产权保护制度较弱,微观经济决策较不灵活;政府的财政能力接近下游,制约着其规划能力和服务能力。应在加强产权保护和法制建设的同时充分培育市场,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增进经济的活力。

苏州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苏州综合竞争力一直位居各城市前列,目前排名全国第七位,其综合生产率和综合市场占有率皆居第七位,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综合收入水平也有较强的竞争力,只是其环境资源成本略高。

苏州市人才竞争力状况相对较弱,本市人力资源的储备无论从数量看,还是从质量看都不够高。城市就业水平一般,本地高级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但这个弱点部分为上海大都市圈的人才流动所弥补。鉴于人才竞争力对于综合竞争力贡献比较大,苏州市应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源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其人才的数量、素质和发展潜力。

苏州市资本竞争力中等,排名第二十五位。其资本数量充分,金融服务范围齐全,金融机构年贷款增长率很高,经济组织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所需资金,但资本的整体质量比较差。在下一步发展中,应重视资本质量,在提高金融安全性的基础上增强资本控制能力。

苏州尽管科技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基础一般,但产研结合良好,科技转化能力较强,这仍使得它表现出较强的科技竞争力。下一步应在进一步发挥科技转化能力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构竞争力比较强,居第十六位。尽管它现有的产业结构状况并不优越,但它的经济体系应变能力很灵活,在新兴产业聚集的推动下经济结构转化速度很快,电子信息、机电、家电、精细化工、旅游等新兴重点行业发展较快,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和竞争力优势。

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状况相比,苏州市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的优势正在减弱,特别是在对外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设施方面与其他各城市相比已显得比较落后。基础设施状况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影响较突出,对于这种状况应高度重视,努力搞好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和配套。

苏州市风景优美、名胜众多、舒适宜人,环境竞争力较强。交通便利、经济区位良好,但当地资源稀缺,在50强城市中仅排第四十九位,这种不利的客观条件比较明显地拖了其综合区位竞争力的后腿,只能依靠扩大区域经济协作和交流而予以弥补。

苏州市文化竞争力与制度竞争力皆为上乘。政府对于经济社会的管理能力较强,这对于该市强大的综合竞争力是一重要的决定因素。为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其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作用,提高其管理创新能力。

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提升较慢,相对于其他城市优势正在消失,目前已处在比较弱的水平上,迫切需要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急起直追,奋力赶超。

台州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台州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体制灵活,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较快,目前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十八位。综合收入水平较高,但在经济发展跨上一个台阶后其综合生产率与增长速度都较低,在城市竞争中条件比较不利。

台州人力资源拥有的数量及质量状况都很不理想,缺乏熟练工人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此外,该市虽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条件比较好,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减弱了对外地人才缺乏吸引力,这更进一步对城市总体竞争力形成了重大影响。

台州市资本竞争力也较差,由于投资与市场机会少,使之缺少对资本的吸引力。其资本充裕程度与经济圈内部城市相比要低得多,金融机构数量不足,资本市场不活跃,金融控制力比较弱。这也构成了影响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科技竞争力方面,台州市也表现欠佳,仅排名三十八位。其科技创新能力差,科技成果数量、专利产品数量、技术引进数量都表现平平,高科技产业综合指数低,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较不利的境地。

结构竞争力尚可,目前排名第二十位,但在其他城市结构竞争力提升较快的情况下也面临着失去结构竞争力的挑战。未来应发挥其产业聚集程度高的优势,并通过完善经济体系和提高经济体系的灵活适应性而提升和保持其在这方面的相对优势。

在基础设施竞争力方面,台州市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市内路网设施不完善,对外联系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旅游与文化卫生设施建设也严重滞后,这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台州虽属于上海经济圈,经济区位较好,但处于经济圈最边缘位置,地理上山地阻隔、腹地狭小,综合区位竞争力在50城市中排名仅列第四十七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也都比较差。制度竞争力属中等水平,但值得自豪的是文化竞争力较强,排名第十三位。其创业精神和创新氛围等比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这方面的优势应进一步发挥。

企业管理竞争力中等,位居第二十三位。管理应用水平、激励和约束机制比较有效,不过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有待改进。政府管理竞争力较弱,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对外的城市推销能力和对内的服务能力,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这将会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天津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天津市综合竞争力很强,居全国第十位。综合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居第五位;综合生产率和综合收入都居于中等偏上水平;更为可贵的是在这种比较高的基础上其综合经济增长率和综合就业增长率都表现较好。

天津市有很强的人才竞争力,位居第七位,但这与其长期作为直辖市的地位相比略有不足。其拥有的人力资源充足,且人力资源的配置比较有效,这两方面决定了它将在比较长的时期里拥有人才竞争优势。

资本竞争力很强,居第六位,金融机构数量及其存贷款余额均居各城市前列,资本可供量充足,银行贷款与民间风险资本均容易获得,资本市场较为发达,金融控制能力很强。但略嫌不足的是金融资本增长率和资本利用率较低。

科技竞争力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优势,居第四位。学校与科研院所众多,科研人员齐全,研发投入增长较快,科研创新能力与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数量都位居前列。不但本身科技转化能力较高,技术引进数量也比较多,具有一种良性互动的优势和长期向好的发展前景。

天津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综合经济中心,其工业化水平高,工业门类齐全,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但整体优势突出的同时结构性优势不明显。经济结构调整速度较慢,经济体系的灵活适应性很低,这使得它在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中能分享到的利益较少。

在基础设施方面,天津市基础雄厚,竞争力排名第五位。其道路交通与海港运输设施极佳,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航空设施也较为完善,现代化信息通讯设施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其完善程度目前居全国第六位,但移动电话普及率较低,只居第三十五位,实际通讯成本和水电气价格偏高,这些方面有改进的空间。

天津是京津大都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虽然不具备资源优势,但兼具极佳的经济区位与政治文化区位优势,对于国内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在环境竞争力方面,天津市处于不利的地位,虽然处于沿海地区自然环境尚可,但作为老工业城市,其人工环境优化进展较慢,城市整体环境舒适度很低。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整治和优化环境应作为一个重点来考虑。

文化竞争力较弱,只排名第二十七位。市民赚钱欲望和重商意识偏低,企业家创业精神和求新意识不足。市民素质较高、交往操守较好、经济与社会秩序较好。有必要鼓励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培育积极进取的文化环境。制度竞争力中等,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培育市场,增强微观经济组织活力。开放竞争力中等,只居第二十七位,在充分挖掘区域经济协作优势方面有较大的机会和余地。

企业管理竞争力排名第四十四位,与天津市作为全国主要经济中心的地位很不相称,应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在政府管理方面,也应设法提高政府的社会服务能力,这对于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威海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威海位于环渤海地区,是胶东半岛的区域经济中心。它是50强城市中人口最少的一个,环境条件较好,是著名的生态型城市。其综合竞争力目前排在第二十七位,综合生产率与综合收入水平虽不突出但仍可令人满意,综合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经济增长率处于中等水平。其不足之处是本地经济规模狭小,综合就业增长率低。

威海市区位条件比较差,人才竞争力很弱,位居第四十三位。各类专业人员与创业人员绝对拥有量少而相对拥有量大,经济规模的狭小决定了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有限,高级人才与熟练工人容易获得,二者在各城市中排名分别为第一和第四位。因此,威海在人才竞争中的主要特点是经济规模小限制了人才竞争力的发挥,而不是人才竞争力弱制约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资本竞争力较差,排名第四十二位。金融服务范围较齐全,金融机构年贷款增长率虽然很高,但绝对规模并不大,资本利用率偏低,资本市场与民间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比较低,金融控制力表现不佳。资本竞争力弱目前仍是制约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瓶颈”。

威海市科技竞争力一般,其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50强城市中处于下游,但近几年产学研结合发展迅速,使科技转化能力有所提高,表现相对突出。未来可以继续通过产研结合和技术引进的方式改善其科技竞争力。

威海市结构竞争力很弱,非农产业比重偏低,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远洋渔业和旅游业难以长期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消费结构升级慢,经济结构转化速度慢,城市化增长速率也比较低。但另一方面,政府与公司关系调整比较有效,社会创业服务体系与中介体系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产业化聚集效果初显,这为其结构竞争的提升准备了初步条件。

基础设施竞争力较弱,对外基础设施水平较低,对内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其他城市相比更是处于落后的行列。但实际交通成本与房地产成本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威海市开放竞争力很强,融入经济区域化的程度较高。文化竞争力很弱,商业价值取向与创业氛围很不利于新兴产业发展。在制度方面,产权保护水平比较低,市场发育程度也须进步提高。

企业管理竞争力比较好,企业经营富有活力,但需要加强产品和质量服务。在政府管理方面,政府的财力很强,规划能力与社会凝聚力有待改进。

潍坊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潍坊市2004年首次进入城市50强之列,排名第四十七位。其综合生产率与综合收入水平与其他城市相比位居末游,综合就业增长率也很低,综合经济增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只有综合市场占有率指标稍好,为50个城市的中位数。它在城市竞争中面临严峻挑战,稍有不慎可能被挤出50强之外。

潍坊市人才竞争力较弱,居第三十九位。人力资源数量尚可,但质量偏低。人力资源配置指数较高,为第十七位,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需求较易满足,但这主要是目前经济规模仍偏小、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少所致。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应设法提升现有人才的质量和重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

资本竞争力中等偏下。银行存贷款规模很小,但贷款增长率很高;金融服务范围较齐全但对整个经济活动的控力较弱。资本获得的便利程度较高,比较有利于企业经营和业务开拓。

在科技竞争力方面,潍坊市也处于很不利的地位。虽然有一定科技实力基础,并被山东省确定为光电子产业基地、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农村信息化示范市,且已出现了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但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目前仍很弱。未来应考虑增加研发投入,重视技术引进,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更快发展,通过提高科技转化能力而提升科技竞争力。

在结构竞争力方面,其产业结构仍比较低级。该市有“蔬菜之乡”之称,农业占的比重一直较高,而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低。高科技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低。其亮点是社会服务体系发展较快,经济体系比较健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调整灵活有效、应变力强,这几方面从全国看都列前十位之内,将会对未来的结构竞争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基础设施竞争力非常弱,成为制约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瓶颈”,在这方面需花大气力加以改善和强化。

潍坊市是济青经济区的连接带,具有比较突出的资源优势,区位竞争力适中。作为一个历史古城,其环境竞争力较差,应重视改进人工环境;其文化竞争力与制度竞争力都较强。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政府管理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该市经济未来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温州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温州是经济发展富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它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其综合竞争力目前排名第十九位,其综合生产率、综合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经济增长率适中,综合就业增长率与综合人均收入水平都位居上游。

温州市人力资源拥有量较齐备,但受教育程度偏低,只排第三十四位。其人才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能灵活适应环境的变化,富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强,能充分发挥和施展其才能,且其经济体系对各类人才的配置较为有效。因此,其人才竞争力有上好的表现。

资本竞争力较强。资本数量增长极快,目前金融机构年存款总余额已居全国第三位,但贷款总余额只列第二十九位,资本利用率不够充分,客观上有向外寻找投资机会的要求。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和服务范围一般,金融控制力不够高,但民间风险资本比较活跃,可以非常便利地获得投资资本。

在科技竞争力方面,科技实力比较弱,其创新能力一般,只是产学研结合状况稍好,属中等之列。

结构竞争力很强,列第二位。非农业增加值比重排名第三位。经济体系比较健全,其灵活适应性指数雄居榜首,产业聚集度指数表现极佳。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调整灵活有效、应变力强。其不足之处是高科技产业所占比重低,产业结构不够高级,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程度相比也显得滞后。

基础设施竞争力一般,路网水平很低,市内基础设施、对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滞后,亟待提高和完善。但其基础设施成本指数很低,具有明显的成本竞争力。

城市环境质量和舒适度一般,但区位竞争力很差,资源稀缺,腹地市场狭小,商品集散与辐射成本高,这种客观条件决定了其必须面向外部为其资本寻找投资机会。

文化竞争力优势强大。温州人吃苦耐劳、勇于闯荡,其重商意识和赚钱欲望高,乐于竞争、善于创新。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经过创业初步阶段之后,温州人的交往操守改进极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制度竞争力属中等水平。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微观企业决策自由度大,经营灵活,对外交流通畅。需进一步治理各种非规范性收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的财政能力、规划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还应进一步加强其对内社会服务和保障功能,并进一步提高其对外推销能力。

无锡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无锡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迅速,目前在全国排第八位。其综合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均在前十位之内,综合就业增长率和综合收入水平也都有不俗的表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健康稳定。

人才竞争力并不具备优势。从业人员数量指数较高,人力资源平均素质较高,但高级专业人才相对稀缺。虽然人均公共教育投入水平较高,但目前中等以上教育的在校生比例仍偏低,人力资源教育指数仍偏低。在这种状况改变之前,无锡市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吸引高级专业人才。

资本竞争力比较弱。资本实力比较强,资本利用率很高,但金融资产质量不佳,应引起重视并设法优化。银行贷款增长的幅度有限,金融控制能力一般,民间风险资本也不活跃。应提高对外地资本的吸引力,疏通资本流动渠道,满足经济发展对各种资本的需求。

科技竞争力有明显提升,目前排名第十九位。虽然其科技基础并不占优势,科技创新能力也比较弱,但其研究开发投入较多,并且重视技术引进和发展高科科产业,因而表现出了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应进一步利用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优势,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通过提高科技转化能力而增强科技竞争优势。

结构竞争力目前仍较弱,工业化水平很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轻纺工业拥有良好的传统基础,形成了较好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产业聚集化程度很高。但产业结构不够高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应进一步通过推动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提升结构竞争力。

基础设施竞争力较强,市内基本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在各城市中居第六位。对外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有一定的水平,但加强和改善的速度较慢,有迅速丧失优势的风险。基础设施状况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很大,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提升。

无锡市自然、交通、经济区位比较优越,但资源条件比较差,需加强地区合作以扬长避短。其优美环境不可多得,山清水秀、气候舒适,环境竞争力很强,在50强中排第四位。为求长期可持续发展,无锡市在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应始终重视环境保护,治理和防范大气与水资源污染。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上,无锡市文化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是市民竞争心理和闯荡意识比较低,求新的意识和氛围比较弱,企业管理竞争力也表现一般。相比之下,政府管理竞争力则比较突出,其规划能力、执法能力和社会凝聚力都很强。但经济发展的根本活力在于微观企业,政府还需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提高服务能力,探讨适应本地文化环境的发展之路。

芜湖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芜湖是安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其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安徽虽属佼佼者,但在全国排名却很靠后,仅列第四十五位。在50强城市中,芜湖的综合生产率、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收入水平都排后五位,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虽稍好,分列第三十三和三十四位,也属于比较落后的行列。

制约芜湖综合竞争力的第一个因素是人才问题,人才竞争力在50强中位列末席。无论现有人才资源的数量还是其质量,各项指标都基本排在最靠后的位置。熟练工人与高级专业人才都非常稀缺。只有中等以上教育的在校学生比例较高这一项尚令人满意,但也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能产生效果。近期主要应依靠强化成人教育和高级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弥补人才竞争的劣势。

资本竞争力排名最后。金融资本数量不宽裕,贷款增长虽然很快,但实际利率较高,利用率较低。金融机构数量少、金融服务范围狭小、资本市场不发达、银行贷款与民间资本不易获得,金融控制能力弱。

科技竞争力同样很不理想,只排第四十九位。反映其科技实力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的各项指标基本都排在后十位之内,鲜有可圈点者。从长远看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努力以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从近期看宜以技术引进和加强产学研结合为阶段措施。

结构竞争力也很弱,列第四十八位。非农产业的比重较高,以奇瑞轿车、美的电器和海螺水泥等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和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度,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整体看来产业结构仍比较低级。应进一步推动资本等要素向这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聚集,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

基础设施竞争力尚可,相对于很低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而言已不错。基础设施状况对于城市综合竞争力影响较大,应采取得力措施建设和改进。

芜湖历史上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北部,又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提升经济区位竞争力有一定的空间。环境竞争力不明显,应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创造条件改善人工环境。

文化竞争力比较弱,重商的价值取向和创业精神有一定提高,但还需大力鼓励和促进,强化创新氛围;制度竞争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培育市场,使行政管理更加有效地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企业管理竞争力较弱,需要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管理技术和经验。政府管理竞争力相对要好一些,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很有利的情况下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强化其在制度创新、周到服务方面的作用。

武汉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为第二十四位,较两年前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综合经济增长率和综合就业增长率较低所致。其综合生产率位居各城市前列,排在第九位,市场占有率也比较高,居第十五位,但其居民综合收入水平比较低。武汉是全国第4位的人口大市,原有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有相当大的难度。

人才竞争力很强,排名第九位。人力资源规模较大,质量也较高。熟练工人和各类高级专业人才供给充足,高等教育发达,中等以上教育在校生比重较高,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在50强中居第八位,是保持长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优势因素。

资本竞争力有所增强,目前排第十位。各类资本数量充裕,但利用率偏低。金融机构数量充足,金融服务范围齐备,金融控制力较强。资本市场较有效,民间风险资本较为活跃,产业和服务业可以比较便利地获得所需资本。但资本利率有待降低,资本质量有待提高。

科技竞争力提升明显,列全国第三位。不但拥有科研院所和人才充足的优势,且其产学研结合发展迅速,目前其综合科技实力、综合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转化能力都居前五位,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准备了优越的条件。

结构竞争力相对薄弱,只排第三十八位。非农产业比重偏低。高科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较大,但消费结构升级速度慢,经济结构转化速度慢。应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方面继续努力,围绕新兴高科技行业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的聚集程度,并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竞争力比较强,位居第十三位。对外交通发达,市内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这方面的努力对于武汉市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区位竞争力强大,在50强中排第六位,优势明显。淡水资源之丰富居各城市之首,自然区位、经济区位都比较优越。它是中南地区的经济、金融和科技中心,拥有四通八达的水路、铁路和公路交通网,商品集散功能强,腹地市场广阔。但作为一个传统的大型工业城市,武汉市在环境方面面临重大挑战。需要长期重视环境保护、控制和治理污染、提高城市绿化和清洁程度,改善人工环境。

文化竞争力优势不明显,有必要继续鼓励创业精神。制度竞争力很弱,在培育市场、优化监管、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仍需大力加以改进,以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企业管理竞争力较弱,需大力普及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制度。政府管理竞争力也比较弱,但在城市对外宣传和推销方面表现较好,而其他方面表现不够出色。下一步尤其要提高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效力,创新执政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效能。

西安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西安曾有过长期的辉煌历史,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因其不利的内陆区位而重要性下降。目前,其综合竞争力处于下游水平,排名第三十五位。其综合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都比较低,分别排第三十八和三十七位,市场占有率和居民收入水平更差,都排在第四十位以外。只有综合就业增长率表现突出,排第八位。

西安市在人才竞争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高等教育发达,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充足,但本市人力资源需求容纳量有限。中等以上教育在校生比重较高,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在50强中居第五位,人力资源教育指数较高,这是其维持综合竞争力优势的重要因素。

科技竞争力强大,在全国名列第七位。拥有科研院所和人才充足的优势,且其产学研结合发展也较迅速,目前其综合科技实力、综合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转化能力都列前第十位之内,拥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利条件。

资本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金融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表现比较好,资本利用率和资本质量比较高。但金融服务的品种和方式不够丰富,金融控制力不强,民间资本不够活跃,资本获得的便利程度有所下降。应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创新金融产品品种,拓展金融服务范围。

结构竞争力居第十九位。高科技产业比较发达,高科技行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值得自豪,傲居全国第二位。但经济体系不够灵活,消费结构升级慢,整体经济结构调整速度慢。产业聚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有待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任务仍很艰巨,传统的化工、机电等行业转型不易,升级难度也较大。

基础设施竞争力较弱,市内及对外联系的基础设施有所改进,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其他城市相比严重滞后,位居末席。应大力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制约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瓶颈”。

区位竞争力比较强。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亚地区通往中原的门户,自然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又有优越的政治文化资源。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但环境竞争力欠佳,需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提高城市人工环境的优美度和舒适度。

文化竞争力很弱,需解放思想、鼓励创业精神和重商意识,提高诚信意识;企业管理方式陈旧,水平低下;制度竞争力有明显的劣势,管理制度与其他多数城市相比显得僵化,这要求政府提高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并注入新的活力。

厦门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厦门市综合竞争力目前居第九位。综合人均收入和综合生产率表现极佳,分列第八和第四位,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经济增长率与综合就业增长率表现也较好,均排在前二十位之内。它是我国经济充满长期发展充满活力的城市之一。

厦门市人才竞争力不明显,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只属中等水平。本地创业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缺乏。但该地较高的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水平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很强,加之政府有意识地以丰富的市场机会和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基础采取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吸引外地人才,有效地弥补了当地人才相对缺乏的弱点。另外,厦门市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水平极高,这也将在几年后产生人才竞争力提高的效果。

科技竞争力中等偏上。与人才状况相似,厦门本身科技实力并无明显优势,但近几年技术引进、产学研结合比较有成效,科技转化能力明显增强,基础科技投入多产出少的状况有明显改善。

资本竞争力属中等水平,资本规模虽然不大,但利用率较高,金融资产质地优良。金融机构数量较多,但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有待丰富。获得银行贷款的便利性有所降低,应通过疏通其他资金融通渠道吸引资金,进一步提高金融控制力和资本竞争力。

结构竞争力表现上乘,排第九位。各类服务网点充足,创业服务体系健全。以机械、电子、化工三大支柱行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聚集程度很高,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了突出的贡献。但在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竞争力极佳,排第六位。路网、航空、港口等对外基础设施都较完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也比较先进。但市内社会服务设施和文化卫生设施有待加强。

厦门市气候宜人、风景优美,但应高度重视环境质量,保持长期的环境竞争力。区位比较特殊,濒临台湾海峡,有着其他城市所不可比的自然、交通区位条件。但目前区位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在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中还有待于通过创新思路、创新优势而推动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化竞争力中等偏上,但还可以按照特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弘扬商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制度竞争力与政府管理竞争力表现俱为上乘,但在培育市场、充分发挥微观经济组织活力上仍有改进的余地。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