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亮:儿童发展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儿童问题是儿童发展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据统计,各种有发展问题的儿童占儿童总数的20%—40%左右。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化、日常生活城市化、家庭核心化、父母角色分工异化、竞争日趋激烈化、社会转型、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非自然分娩率提高、非母乳喂养增多、非双亲抚育剧增、超班额、重认知、轻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儿童问题出现率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因此预防其产生的根本对策在于及早发现其成因。

一、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作用方面。

(二)脑损伤或脑功能失调。

(三)生化失调。

1、神经化学物质传递异常。

2、维生素缺乏。

3、内分泌腺功能失调。

4、低血糖。

(四)先天或后天生理性问题。

二、父母及家庭因素。

(一)不和睦的家庭因素。

孩子从小就缺少温暖和爱,

或者得到的是畸形的爱,可能对自己失去调节控制的能力,患有精神疾病或人格的缺陷。

(二)过度保护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三)家庭结构简单化。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孩子易孤独。

(四)家庭生活电视化。会使孩子通过模仿出现诸多问题等。

(五)父母教育导向问题。会形成儿童焦虑症、多动症、反抗与冷漠、早熟等现象。

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孩子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而父母角色不良会导致儿童行为越轨、性格内向、社交能力差。

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校是人才和教育资源分配竞争的焦点,片面地将教育选拔功能职能化的结果便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此多数学校采取了许多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措施和评估手段。整个社会的风尚、价值取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理性思考尚未成熟的儿童,当今中国社会处在变革时期,社会思潮、社会经济状况、社会道德标准、社会风气、社会结构的突然变化或瓦解、原有社会规范与新社会规范的交接、社会异化、外来文化的冲突、网络文化的冲击、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因素都会使孩子彷徨、无所适从。

现代人的生活是以城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带来人类文明的同时,对孩子的成长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城市中人口高度集中,流动人口众多,社会关系复杂多变,这些对儿童的情绪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容易使儿童孤陋寡闻,影响儿童心胸的发展。

我们呼吁理解现在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发展,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