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凤:北京市农村女性受教育状况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对乡村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引导农村女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关系着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

1、基础教育取得新发展。到2003年,农村学前教育取得新进展,一些功能齐全的中心幼儿园的相继诞生。

2、农村义务教育稳中有降。

3、农村妇女农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大,农村妇女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4、农村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为“三农”服务力度加大。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女性教育在整体上还相对落后,与大都市和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1、在农村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上,有些区县对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提高女性劳动者素质认识不到位,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特点和乡村女性的需求重视不够。再加上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农村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步。

2、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拥有情况差距较大,师资问题严重。

3、各类农村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农业、科技和教育之间统筹协调力度欠缺,在为“三农”服务上难以形成合力,农村教育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与乡村农民的知识需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

4、农村女性受教育的层次不高,也有其主观因素。

5、农村妇女文化水平的低下,致使乡村女性参政、议政氛围不浓。

北京市农委、教委和科委已于2003年1月联合制定出台了相关意见,明确提出两大目标:一是加强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郊区农民受教育水平。二是抓好农民终身职业教育。

1、营造有利于农村女性受教育的良好环境。

2、强化有利于农村妇女受教育的思想观念。

3、依托现有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和文化技术学校,加强农村女劳动力培训工作力度。

4、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缩小区域间教育差距。

总之,发展农村女性教育,直接关系着女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女性劳动者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女劳动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作者崔小凤:北京市统计局社会科技处)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