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如何扩大城乡女性就业机会

中国政府一贯十分关注和高度重视妇女就业问题,新中国妇女在各项事业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展示着自己的才能,被人们誉为“半边天”。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妇女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2001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确定了促进妇女就业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适合女性就业的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增长,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同时,女性劳动者素质有所提高。1996年,全国全部在业人员平均学龄为7.75年,其中男性在业人员为8.06年,女性在业人员为7.01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全部在业人员平均学龄提高了0.47年,其中女性在业者提高了0.51年,男性在业者提高了0.36年,女性在业者的学龄明显比男性提高得快。中国妇女70%以上的就业率,在世界上“鹤立鸡群”。

中国妇女就业问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存在不少实际问题,许多妇女成了就业中的弱势困难群体,值得关注。

(一)由于性别歧视而引发的女性低收入、性别职业。

企业经营管理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得女性由于历史造成的文化素质低、就业适应能力差等原因受到的冲击最大,其结果是人们(包括女性自己)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女性更适于某几项工作,性别职业被强化了。

(二)下岗女工再就业困难重重,隐性就业大量涌现。

一方面是体制转换所引起的经济结构和劳动关系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性别歧视和文化素质密切相关。

(三)妇女社会地位下降,婚姻质量下降,离婚率上升。

(四)妇女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

妇女就业劣势使得女性在社会生活多方面深受影响,体现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

妇女再就业工作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必须深化对妇女再就业工作的认识。同时,保护妇女的就业权利,还要促使就业政策向妇女倾斜,并逐渐形成“女性职业”,对于适合妇女就业的职业要限制男性过高的就业比率。要大力开办妇女职业技能培训班,建立一批女子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实行妇女弹性就业制度,即阶段性就业,阶段性放长假;延长妇女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休假时间,在“三期”内的待遇标准相应适当调低。

总之,妇女的就业和再就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社会应该都来关心、支持妇女就业和再就业,以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生力军作用。

(作者袁媛: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