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花落谁家?

国内的电影节目前能吸引人的已经不多了,尤其是最近几年,金鸡、百花的奖项定位、评委构成、评选结果均遭到质疑,引起一片声讨。而今年9月19日即将揭晓的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能否走出往日“怪圈”,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双奖”“不公开”成为大家公认的顽症。电影节不同一般商演就在于它的权威性,如何让权威的金鸡百花电影节真正权威起来这一直是中国电影人的期待。

病症一:评委不公开

典型症状:金鸡百花评委一直以来存在“终身制”,曾数次炮轰电影节的著名编剧王兴东就当面指出过某些人连续当了六届评委,成为评委专业户。

处方:评委实行公开制。评委人选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杜绝评委终身制和一些应该回避的人际关系,以体现评奖的公正和严肃。

症症二:评奖程序不公开

典型症状:金鸡奖评选中,有很多电影从未在电影院放映过,影片和演员便莫名其妙地获奖,不免被外界炮轰为“暗箱操作”。去年的获奖影片《暖》、《惊蛰》、《警察有约》等在获奖前都非常陌生,有评委幽默地说:“当评委的好处就是可以看些新片。”

处方:公开程序和投票结果。提名的五部候选影片,要接受观众的当众投票,这样,获奖者在影片获奖后也不必说“希望影片上映时大家去影院看电影”之类的话。

病症三:选票不公开

典型症状:百花奖是由《大众电影》发起的平民电影奖,但随着刊物发行量骤降,《大众电影》早已风光不再,投票数量自然下降,再以全国观众投票的名义颁奖难以服众。不公开票数,科学性和权威性就会受到质疑,品牌亦渐失诚信。前不久就曝出了有人让某演员出20万买百花影帝的内幕。

处方: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观众和票房说话。花钱买票的观众最能识别影片,只要统计好影院的投票,就能体现影片在大众中的影响。

病症四:获奖理由不公开

典型症状:去年金鸡奖,夏雨爆冷击败葛优、卢奇成为影帝。对于这一结果,评委会没有给出理由。夏雨现场着实表现出自己对得奖有点措手不及,但卢奇接受采访却说出了“夏雨不配当影帝”的想法。

处方: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的学术奖,应该由评委会对获奖者做出获奖理由的权威评语,在颁奖时宣读,体现金鸡奖的学术性品味,鼓励艺术创新成果。如果每届都发生质疑后再有媒体去采访评委,这显得多被动啊。

病症五:获奖“双胞胎”vs提名“独生子”

典型症状:近年来金鸡奖屡屡出现“最佳并列”情况,“金鸡”频繁生出“双胞胎”甚至“三胞胎”,这严重影响了评奖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而去年金鸡奖又出现了“独生子”现象,许多奖项只有一个提名,令颁奖毫无悬念。

处方:评奖原则要制度化,不搞随心所欲、照顾人情。比如每项获奖提名必须是五位,不能增加或减少。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提出,评奖只有严肃性才有权威性,提名要多,得奖要少,不主张并列。

毋庸讳言,“百花”曾经笑春风,那也是中国电影的春天。而在目前仍处低谷的中国电影业中,“金鸡百花”奖终将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背景

中国金鸡百花奖简介

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以奖励优秀影片和表彰成绩卓著的电影工作者。首届金鸡奖评奖活动于1981年(农历鸡年)5月举行,以金鸡啼鸣象征百家争鸣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故名金鸡奖。金鸡奖每年评选一次,评奖委员会由电影专家组成,因此又被称为“专家奖”。

金鸡奖常设奖项为20个左右(时有增减),其中包括最佳剪辑、最佳置景等普通观众不甚熟悉的专业性较强的奖项。

大众电影百花奖是由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评奖,和金鸡奖一起通称为“中国电影双奖”。百花奖只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又被称为“群众奖”。

百花奖由《大众电影》发放选票,由读者投票评奖,各项奖均以得票最多者当选。百花奖评奖始于1962年,但在1963年第二届评奖之后,一直中断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复并举行了第三届评奖。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到今年已是第27届。(申岑)

太原新闻网 2004年09月13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