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廖国荣:风雨后的美丽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2 月28 日 | 文章来源:浙商网

少年时代,他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强劲……

18岁那年,他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在杭州大厦办公楼里曾经留下了他的成功身影,春风得意……

但他和其他一些企业一样,遭遇到前进中的困境,企业遭受挫折……

还是他,重新振作,东山再起!

二十年的努力拼搏,使他对市场拥有了独特的敏感力,也让他学会了选择和放弃,宽容和沉稳。他正以成熟的企业家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他心中的“商业帝国”的梦想。

他,就是浙江中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国荣。

从头再来

这是一个儒雅的浙江商人,但在他心里,年少时的好强和骄傲却从来没有淡灭。他说:“我的过去有成功有失败,有快乐也有痛苦,我不想去说过去的种种。因为过去的风光不代表现在,还是等有一天我做得够好了,再说吧。”

我们尊重和理解他的真诚,因此我们之间的对话就从他第二次创业开始。

1999年,廖国荣走出了第一次创业低谷后的迷茫,决定重新振作,重新开始。在经过仔细研究和判断后,廖国荣看中了天津某合资公司的领先技术,他说服厂商,做了代理,用剩余的一点资产开始了新的征程。

这一次,他既当老板又当员工,到处跑业务。为了节省费用,经常是当天来回。凭借原先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在台州他终于拿到了第一个订单。从那之后,台州以及安徽等地成了廖国荣的主战场。

“进入行业的时间短,不过做得还好,”他这样自我评价。而正是这种不断的努力让廖国荣赚到了二次创业阶段的“第一桶金”。迄今,中达集团还坚持着进口设备代理这块业务,多年的艰辛换回了日益稳定的客户群。

企业家精神的一种最简明的阐述,就是不断进取,不断向新的目标攀登。二次创业的廖国荣憋着一股气,一个目标攻下后,就开始寻找更好的机会。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商业主题。2002年,廖国荣选择了房地产。他看中了台州的一块地,开始了房地产的“掘金”。由于当时的资本并不是特别宽裕,第一个项目廖国荣是与朋友一起合作开发的。“当时的项目进展得很顺利,也让我获取了收益。”廖国荣回忆道。他用这个现金又去争取新项目,然后如法炮制。这样几个倒腾,他的财富获得快速增长。

随着资金的不断充裕,中达投资的脚步也渐渐加快。2003年下半年,廖国荣开始涉足公路建设,在桂林投资房产,在沈阳规划150亩土地兴建商贸一条街……廖国荣开始了他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之旅。

放弃也是一种收获

财富的快速增长并没有让廖国荣自我陶醉。曲折的经历让他懂得,企业要更好发展就不能盲目跟风。他认为,投资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利,但并不是所有看起来有利可图的项目都能拿来运作的,实际上许多看起来很不错的项目,往往隐含着风险,会把企业拖垮。因此,廖国荣的原则是,投资要讲究适合性,要适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合适的投资,是廖国荣的投资原则。

第一次创业受挫的高昂代价,让廖国荣学会了冷静。因而他一直强调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的抗风险性。出身于浙江台州的廖国荣从小经历了太多的台风,他说,企业要长久发展,就一定要学会“抗台自救”。正是由于“有钱赚要衡量自己的能力,现金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风险意识,廖国荣和他的中达顶过了去年以来宏观调控下的资金紧缩所形成的风险。

2004年下半年,廖国荣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对中达进行了全面的“删繁就简”:在国家对一级公路收费收回之前,廖国荣将公路项目的股份卖了;在政府对房地产项目要求降温前,廖国荣把在桂林的房产项目及时转让了;在沈阳的大投资也紧急叫停……正是这些举措,让中达在银行贷款被抽回70%的情况下,顺利渡过了资金链危机。廖国荣说:“谁都想把企业做大,可是资本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自己要把握。”

廖国荣在讲述这些“成果”时,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表情。这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在采访中他甚至避讳“企业家”这样的字眼。成长的经历让他学会“喜怒不形于色,寡言语,为人谦虚”。

稳健但不停止发展,这是他给企业定下的“命题”。廖国荣又一次寻找到了进入一个新行业的契机。去年下半年,富阳造纸行业出现重重困难(详见本刊9月号),在外贸进口业务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廖国荣则从中发现了商机。他分析,富阳造纸业出现的危机,主要是企业的银行诚信度下降导致资金链紧张,这个时候,如果在确保资金链的情况下,进入进口废纸供应环节,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廖国荣在与美国的供应商多次联系后,开始从事废纸的进口贸易,顺利进入富阳市场。为此,他在富阳设立了一个囤积库存4~5万吨废纸的仓库。与富阳造纸厂交易时,他唯一的原则是现金结算,以此确保资金的安全。目前,中达已经在当地慢慢建立了影响,每个月的贸易量在翻倍地增长。而期间遇到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中达从中获得了一笔不小的意外收益。

然而廖国荣并不满足于此,他希望自己的企业不断扩展市场份额,越做越大。

在行业不被一般人看好时进入,需要足够的胆识和超人的技巧,但廖国荣做到了。有着精确投资眼光的廖国荣,在进入担保行业之后,又把目光瞄准了一个公共服务项目……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有限,廖国荣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创业过程,中间的企业受挫,无疑在他的内心留下了难忘的痕迹。廖国荣明白,要使中达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企业,管理必须走上制度化的道路,同时需要一个管理团队。就在中达集团的管理需要更上一个层次之时,职业经理人朱琼走进了他的视线。廖国荣说:“人才是企业加强竞争力的重要软件,而我们对管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朱琼正是我苦苦寻觅的那个人选。”就这样,廖国荣正式聘请朱琼担任中达的总裁,对中达进行全方位的整顿和管理。

真正的成功在将来

廖国荣说,他的再次创业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而拥有了财富的廖国荣,开始扮演起“雪中送炭”的角色。

他捐助了建德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学费读至中学,变“投资”为“投知”。廖国荣说:“能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也是一种收获。”

一个人的世界可以有多大呢?一个人的胸怀可以有多宽呢?廖国荣的回答是,看他梦想有多大,看他眼光有多远。

他说自己总能在内心保持一种喜乐,却很少有狂欢的时候。他的语调和态度给我们这种印证,那是温淡的,一种“褪尽铅华,回归本真”的感觉。当我们问起他中达这些年来最开心、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时,他会有“成就便是喜悦,盈利即是成功”的感慨。对财富的淡泊并不影响他对事业的热情和执着。

十年图破壁。廖国荣在商场已经风风雨雨二十多年,他创立中达也已有6年,这6年公司的飞速发展正实现廖国荣“一年一个样”的诺言。他正在一点一滴地积累着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他说中达的真正成功还在将来,但不会很远。

十几岁的时候,廖国荣说他很想拥有一辆自行车;30出头,他已经再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企业。接下来呢?他说:“希望集团下属的每个子公司都能更好地盈利,企业能平稳而快速地发展。”

如果说,年少时廖国荣所做的一切,凭着的是一股不倔的闯劲,那么,未来的5年或者10年,他要追寻的,将是为自己和自己的企业赢得世人的认可。(董树荣 孙丽娜)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