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长春全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2 月13 日 | 文章来源:长春日报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在重点行业、领域和产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通过企业整体改造,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引自《长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专家咋评

于桂英:发展循环经济是远见卓识

“总的来说,我国的循环经济水平还很低,主要是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对已有的法律和制度执行得不够严格,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减量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等缺乏资金投入、推广和应用。”中共长春市委党校教授于桂英认为,《纲要》提出的我市要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构想和措施,必将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它要求经济活动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于桂英教授说,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线性生产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和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使人类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生存危机。“而循环经济则要求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机器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于桂英认为,就我市来说,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政府各部门要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条件,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要严厉打击排污超标企业,在全社会形成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实施清洁生产的良好氛围。

政府咋干

张俊先:循环经济模式是必须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须选择,成为以生态园区经济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方向。”谈起我市的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俊先态度十分明确。

“‘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强化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大循环经济推进力度。”张俊先说,我市环保部门将紧紧围绕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和生态市建设的工作重点,从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能源资源合理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谋划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框架、配套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机制。“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推行企业产品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促进全市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汽车、机车、光学、精密仪器、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等行业清洁生产等五个方面工作。”

张俊先说,目前我市正在着手制定市、县两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各部门、各县(市)区、开发区,将至少先建立一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面开展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活动,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重点扶持和发展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环保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搞好项目的筛选、包装和推介,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计划,争取政策、匹配资金和项目。

代表咋议

安立平: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我市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这是循环经济中很重要的一环。”市人大代表、榆树市牧业管理局高级畜牧师安立平认为,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在打造循环经济模式时,应该保护好现有的农业资源,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就我市的现状来看,过分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催肥化学制剂对人体形成潜在威胁等现象,使我市的农牧产品只是单纯地追求了产量、数量,而放弃了质量。”安立平代表建议,发展生态农业应该结合我市地处“黄金玉米带”、粮食产量大的市情。在种植业方面,可以开展玉米、水稻秸杆的综合利用,“我市应该推广建立沼气池,把秸杆剁碎和人畜粪便混合进行发酵,让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同时,制作沼气的残渣废料又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提高耕地的肥力。”安立平代表说,发展养殖业必须提倡养殖的规模化、小区化建设,从而减少和避免人畜间的疫病传播,尽量减轻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打造循环经济是个整体,政府应该将它们放在一个整体内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安立平代表建议,发展经济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形成长远的规划,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记者 :赵伟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