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钢铁工业是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消耗的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充分挖掘钢铁工业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

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可以从三种模式入手:

1.发展企业内生产上下工序之间的循环,水在各个工序内部的自循环以及各个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副产品在本工业内的循环等。

2.发展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即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或者将一个生产厂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例如,高炉渣和转炉渣作为矿渣公司生产的原料;矿渣公司产生的废物(渣粉)作为水泥厂生产水泥的原料;发电厂的粉煤灰作为生产建材产品的原料。

3.发展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包括向社会提供民用煤气;在冬季将余热输送供社会居民取暖,以替代燃煤锅炉;利用钢铁高温冶炼条件成立城市废弃物处理中心;钢铁渣用于建材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利用煤焦油深加工芳香烃衍生物作为医药、颜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利用钢铁的高炉水渣、转炉钢渣、石灰筛下物及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水泥熟料;使用报废的社会废品和经回收后作为钢铁生产原料重新使用等等。

从物质循环角度来看,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四个环节入手:

1.通过清洁生产实现铁元素资源循环。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工序间的衔接配合,合理降低铁钢比,取消或减少高耗能工序,减少资源浪费,减轻钢铁企业的环境负荷;优化炉料结构,提高精料水平。提高入炉矿品位,降低渣量,降低焦比,实行铁水全量预处理,减少能耗、物耗、渣量及金属损耗,降低炼钢成本,提高石灰活性度,改善炼钢技术经济指标。实现以合理配比的烧结矿和球团矿为主、以副产品和废弃物产品化为辅的合理的炉料结构;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包括废钢、渣钢和含铁尘泥等),少用铁矿石及其它天然矿物资源,实现废弃物资源化;采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工业废物利用升值化、“三废”产生最小化的清洁生产措施,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无害化,保护环境。

2.通过合理规划实现能量循环。推广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淘汰或改造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使老工业基地通过现代化改造,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低污染、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强化能源与环境管理,包括设立能源调度中心,对各种能源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把科学、完善的节能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纳入生产管理之中,以管促治;面向社会,一方面为相关行业提供工业原料,同时把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用于城市生活,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利用高炉、焦炉高温冶炼条件,形成社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3.通过统筹安排实现水的循环。与主体技术改造配合,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艺及大型设备,做到源头用水减量化;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先进水处理技术和工艺,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吨钢耗新水量;采用先进工艺对循环水系统的排污水及其它排水进行有效处理,使工业废水资源化,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

4.通过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循环。按照钢铁含铁物料资源化的思路,探索尾矿、发电粉煤灰、钢渣磁选后尾渣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途径;细化对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堆放、处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管理,细化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管理;建立以钢铁为中心的钢铁生产与石化、建材、能源等相关行业以及社会生活共享资源、互为排放物治理、互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的区域生态工业园,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消费后的废弃产品、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社会大循环;围绕矿山排岩场、尾矿坝进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 (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闫敏博士后摘编)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