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理对策

中国工业实现区域清洁生产和建立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模式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园实际上意味着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政策都需要按照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重大调整。从目前情况看,在中国发展生态工业园应重点推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

1.进行集中生产与园区改造。

生态工业园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要求政府在推进生态工业园战略时首先要采取集中生产的城市工业发展政策,即将城市内的主要工业企业尽可能地集中在划定的工业区内进行集中生产,工业区应当是相对封闭的,与商业区和生活区隔离开。其次通过对现有工业区进行生态化改造来发展生态工业园。现在各地都已建立了数量众多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小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工业生产集中区域,这些园区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应立足于现有园区的改造,而不是大量建立新园区。在现有经济开发区、工业小区或高新技术园区基础上,对园区内企业的技术经济联系按照工业生态学原则进行重新整合或引进若干能够建立工业共生关系的企业,就可以将现有工业区改造成为生态工业园。这样做,既有利于现有工业区的发展,又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2.发挥园区政府协调与管理功能。

首先,发挥政策优势,完善政府服务功能,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园区政府应针对工业共生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鼓励企业相互交换副产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参与企业充分享受因共生而带来的优惠政策。同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共生企业的行为,鼓励诚信合作,培育共同的组织文化等,增强园区内企业的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园区政府还应制定优惠的招商政策,大力吸引各种产业类型的企业进入园区,一方面填补共生链条中的空白环节,增强共生链条的连续性,提高共生网络中关键环节的企业冗余度,使共生关系更加稳固,另一方面丰富园区内的共生网络类型,使各种模式的共生网络同时出现在园区内,增加工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增强共生网络抵抗干扰的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共生网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园区政府应充分发挥“第三方”的功能,积极协调企业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在企业的治理制度安排中,政府充当“第三方”,有利于多种治理结构的并存,维护诚实守信企业的利益,保持公正性。此外,在网络运作过程中,当因合作企业之间关系影响网络安全时,政府作为园区的管理者最适合扮演“协调人”的角色,通过政府的参与可以减少企业因微小冲突就中断合作关系的可能性,避免由此发生的更多损失。在必要的时候,通过实施政府职能,同样可以维持网络的稳定,这是其它“协调人”无法做到的。

第三,制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总体发展方案,进行积极维护与管理。政府站在有利于整个园区发展的角度,对工业共生网络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并提出明确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方案。同时,共生网络若能平稳和有效地运行,必须需要一个维护者。政府须监控网络运营中的大量关键企业以及与其它企业的关系,对成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促进组织学习,同时针对网络的实际运作情况,培育新的企业,调整发展计划和制定改进方案等。

3.在园区内建立信用与惩罚机制。

信用是缔结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基础。为了防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取投机行为,损害合作者的利益,必须在园区范围内建立信用与惩罚机制。

首先,建立企业信用联合征信、信用评级、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在生态工业园中,由当地政府和园区管理者作为倡导者开展联合征信活动,建立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同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在当地或园区范围内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估准则、评估方法和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形成信用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通过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使之成为防止企业采取投机行为的外在威慑力量。

其次,在园区范围内引入和培育多元化的信用中介机构,为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组织保证。在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网络企业的合作效果,应依据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扶持、培育专业的社会信用评级机构,并鼓励企业采取“第三方评估”。

再次,积极宣传和教育,为信用环境和信用体系的建立提供社会舆论基础。当地政府和园区管理者应积极倡导参与企业“诚实守信”和“履约践诺”,要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培育园区文化的主要内容,组织企业开展相关活动,进行宣传和教育,让诚信融入企业经营理念,从而使企业增强自律能力,自觉维护网络的整体利益。

4.培育共同的组织文化。

在生态工业园中,由于参与合作的企业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方面都存在差异,这样,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集聚在一起,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理解,增加了机会主义发生的可能性。共同的组织文化,不仅具有教育和激励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凝聚效应。

首先,结合工业共生网络的实际特点,突出组织文化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其次,建立有效地的沟通渠道。应解决沟通方面的技术问题,包括技术、设施的配备、技术手段的掌握、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开发;此外,还要解决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可以通过文化敏感性培训,使成员接受和认可其它企业的文化背景,以减少不同的文化所带来的冲突。

再次,建立“相互信任、密切合作”为基础的团队文化。

5.完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既包括有形的基础设施也包括无形的基础设施。在园区范围内统一发展有形基础设施,如能源、交通、通讯等,既可以从总体上减少企业的重复投资,便于园区总体规划和管理,又减少了企业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发生摩擦的机会。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运作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共生网络中,使各个节点企业具有了更多选择合作伙伴的机会,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竞争程度。

无形的基础设施是指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中介机构、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人员、完善而有效的法规政策。这对于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发展信息网络和服务手段,使园区内的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动更加迅速,相互变得更加透明,提高副产品利用的机会;建立、完善金融与咨询机构,使新企业的创业与扩展变得更加容易,减少企业失败的机会,减少企业交易成本。  (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闫敏博士后摘编)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