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播报
柏林亚太周戏剧活动侧记


    德国是一个深具戏剧传统的国家,这里诞生过席勒、歌德、莱因哈特、布莱希特等伟大的戏剧家、导演和众多优秀的演员,柏林的剧院星罗棋布,不同风格的戏剧各有空间。此次柏林亚太周活动又为柏林带来了新鲜的口味——中央实验话剧院出品、林兆华导演的《理查三世》和《故事新编》,分别在自由人民舞台和索菲剧院上演。

    不过《理查三世》的出场并不顺利。由于德方的原因,至关重要的投影仪器在演出当天下午才运到,剧场的条件也很一般。林兆华导演很着急:“没有投影,我就不开幕。”他组织装台,给演员做连排,忙得没有功夫理睬记者。连排从上午一直进行到晚上7点半,8点钟,演出就开始了。或许由于剧组人员都疲惫不堪,记者觉得演员的状态不及在北京演出时饱满。另外德文的字幕只有主角理查的台词,无疑给德国观众的理解造成了困难。从散场后观众的反映看,他们普遍对《理查三世》的形式感有兴趣,自然,也有对这种探索持否定态度的。

    林兆华说,《理查三世》呈现出一种游戏的状态,它想表达的是,生活中的“阴谋”如何不知不觉地发生,人们对“阴谋”是缺乏防范能力的。“它不是莎士比亚的戏,而是我林兆华的戏,我只是借用了莎剧的台词。”有人问林导:“那你为什么不弄一出自己的戏?”他答的也很爽快:“我没这本事呀!”有一种看法,是林导“利用”了莎士比亚,这种“利用”是不光彩的。记者本以为名剧的现代改编早已不是问题,没想到在观众中还是颇有阻力。难道一字不漏念着华丽的莎翁台词才是得体的?日前北京上演的英语《麦克白》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难道这世界上还存在“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亚?毕竟我们再也回不到莎翁时代的剧场。戏剧的主角,有时是剧作家,但也可能是导演、演员、舞台甚至观众。

    《北京青年报》 2001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