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十五"期间西藏百万农牧民走出贫困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2 月27 日 | 文章来源:西藏日报

岁末年初,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办获悉,“十五”期间,按照年人均纯收入1300元的扶持标准,全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4.85亿元,重点实施了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扶贫开发项目910多个。到今年年底,全区重点扶持人口由2000年底的148万下降到45万,重点扶贫乡镇由393个下降到20个。“十五”扶贫开发任务的如期实现,使我区又有103万农牧民脱贫。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纲要》赋予我区“作为一个特殊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加以扶持”的优惠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中央对西藏人民的特殊关怀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及时制定下发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将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以下的148万相对贫困群众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低收入的34个县和393个乡镇作为重点扶持地区的“十五”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依据这一目标任务,自治区扶贫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针对贫困地区致贫的不同因素、不同人群,采取因势利导、各个击破的办法,以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为抓手,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亮点,全方位实施开发式扶贫。

贫困地区大多基础设施薄弱,这是导致农牧民致贫的根本原因。为扭转农牧区贫困群众“靠天种地、靠天养畜”的局面,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自治区扶贫办与自治区交通厅、水利厅、农牧厅等涉农部门联手,整合资金、整合项目,在贫困地区大规模实施农田水利、草场建设等项目,贫困农牧民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增加了现金收入,通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针对农牧民因缺少劳动技能而致贫的状况,自治区扶贫办5年间投入扶贫培训资金2500多万元,开设建筑、驾驶、绘画、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培训班,培训乡村干部和农牧民群众6万多人次。通过扶贫培训,乡村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参与开发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

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和大骨节病区,实施异地搬迁。5年间,全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6亿元,完成农牧民定居、扶贫点建设和大骨节病区群众搬迁2.6万户、15.6万人,有效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环境,也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自治区扶贫办按照全国“以整村推进扶贫为切入点,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以培训促进转移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贫困农牧民的综合素质;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为切入点,努力调整贫困地区农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从我区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扶贫新模式,选择了10个农牧民收入较低的乡镇开展整乡推进扶贫试点。从一年来的试点情况看,68个整乡推进扶贫项目批复投资4036万元,这些项目绝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按整乡推进扶贫每年投入300万元,连续3年投入计算,这10个乡镇有望3年内整体脱贫。

与此同时,全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我区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款达2亿多元,从而加快了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全区7地市依据各自的优势,在扶贫开发中各显身手。拉萨市扶贫办通过“扶龙头、带龙尾”的办法,吸收贫困农牧民子女进厂工作,为贫困户增收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林芝地区扶贫办将扶贫点建设与农房改造相结合,在改善农牧民住房环境的同时,激发了贫困农牧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山南地区扶贫办实施“以蛋换鸡”模式,使贫困农牧民不必为缺少启动资金而犯愁;那曲地区扶贫办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参与、项目带动”,畜产品流通搞得红红火火。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为全区“十一五”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 伏开佑)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