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九大亮点

最新出版的《半月谈》发表署名薛凯的文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九大亮点》,对科学发展观在各地的落实概况、最新进展和典型经验进行了九个方面的总结:

"以人为本"厘清发展宗旨

扭住"民生之本",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各地"多管齐下"促就业,创造了城乡统筹、就业辅导、购买岗位、免费培训、弹性就业等多种新办法。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和免费培训、转移农民的"阳光工程"。

着力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去年以来,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新突破不断:社会保障制度被写入宪法;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5项社保基金收支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首次实现基本养老金全年无拖欠;完善城镇社保体系试点扩大到吉林、黑龙江两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覆盖近500万人口;近7000万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大力维护群众权益。2004年,国家严肃查处了湖南嘉禾等30多个重大违法违规拆迁事件,漠视群众利益的"野蛮拆迁风"受到遏制,全国城镇房屋拆迁总量比2003年下降50%以上。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城乡统筹辟出"三农"新路

改革户籍制度,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2004年,国家要求各地限期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湖北省废除了已实行46年的农业和非农户口,山东省全面放开了县域内户口迁移。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去年11月,国务院立下新规,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的生活水平不降低,成为新的征地补偿安置的基本原则。深圳等地实行"农民变市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苏州、济南、厦门、北京等地推行"农民变股民",实行"持股进城,按股分红"。

维护农民工权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2004年底实施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农民工工资保障建立了长效机制。国务院还首次明确,农民工子女上学实行"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

"和谐社会"成为现代化建设新目标

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之义。2004年6月,河南省登封市在省内率先成立有12个部门参与的"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效果显著。河北保定等地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矛盾消除于萌芽状态。

加快信访改革的呼声也日见高涨。2004年10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把律师纳入信访工作。2005年初,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表明了国家加强信访以及稳定工作的决心。

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2004年,我国城市2200多万困难居民实现了"应保尽保",近500万农村人口接受了医疗救助。

土地利用走向集约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圈地热"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经过一年多的整治,全国各类开发区核减了70%,规划面积压缩了近65%。一些地方政府还摸索出不少内部挖潜、集约用地的高招。

江苏、浙江等地提出了"向空中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大力发展多层标准厂房。不少地方收回闲置土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据统计,2004年1~3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中,存量土地已占52%。2004年,江苏省常熟市提出"城乡一体化"计划,准备建设120~15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此举可增加10万亩耕地。

"循环经济"跃上发展前台

2004年,循环经济开始从理念大步走向实践。2004年末,我国发布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企业、工业园区和城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具有百年开采史的山东华丰煤矿,通过循环经济焕发了新的生机。2004年底,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建设"零排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我国首家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贵阳市,去年完成了规划和立法,开始全面启动项目建设。

农业循环经济亦大有可为。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通过青贮技术,把作物秸秆变成奶牛饲料,实现"过腹还田",取得了经济和环保的双赢。

缩小地区差距,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2004年,在缩小地区差距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措施就是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这表明我国经济正由"单极增长"进入全面协调发展新阶段。

中央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扶持。去年以来,中央在东北地区开始全面免征农业税、增值税转型、完善城镇社保体系、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等改革试点。西部地区继续实施生态保护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部地区则从"一免三补"的农业政策中显著受惠。不少中部省份提出,要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现"配角性"崛起。

一些地方已采取措施,着手解决行业收入差距问题。2004年,北京市实施了新工资制度改革,实现公务员工资透明化、统一化。上海市将在各区县推开"阳光工资"改革。

以科学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人事部等部门组织多项专题研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什么是科学的政绩"作出了新的诠释,提出多项政绩考评体系。

干部政绩评价"惟GDP论"不再受到追捧。2004年,国家相继把对农民工的培训、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列入干部考核。四川省还制定出目前"国内最全面"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北京、浙江、安徽、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市相继提出,要将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有关部门提出,要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

政府转型服务科学发展

"要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最迫切、最现实的是实现政府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这样说。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的新指向。

南京、重庆等地连续数年开展群众评议机关活动;深圳、上海、成都三大城市率先实行政府信息公开,构建"透明政府";温州发起"效能革命",清除赃官、庸官,鞭策慢官、懒官;重庆推动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减人减事,打造"低成本"的政府;深圳正式启用"市民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个没有围墙的政府;成都市金牛区在国内率先启动政府ISO9000认证……这些举措都使人民群众的要求真正变成政府行动的指南,推动了政府服务手段和工作效能的改进。

"经济外交"牵起两个发展

2004年,在我国外贸占GDP的比重达到70%、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到45%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外交"的作用骤然凸显。2004年8月,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工作会议。

"能源外交"、经贸合作,是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外交的重点内容。在领导人高层访问的推动下,我国在中东、非洲、俄罗斯、南美等地,拓展了石油、矿产等的进口来源。2004年,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跃升到24个。

新华网 2005年03月01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