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政策信息
权威论坛
国际热点
经贸动态
法制进程
文化在线
教育广场
科技长廊
军事纵横
域外评说
我看世界
华人社区
旅游天地
阅读空间
谁在灵魂上有病

    同样是战败国,同样是面对历史,日德两国缘何态度差距这么大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有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

    然而,8月13日下午4时30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际社会与日本国内

    部分政治团体和民众的抗议,甚至不顾执政党内一些高级干部和幕僚的反对,

    参拜了意味着否认日本过去侵略战争历史的靖国神社,15日小泉内阁的五名

    成员还有包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内的190名议员也在日本战败56周年的那一

    天参拜了靖国神社,再次引起了一场政治和外交风波。

    ■面对历史:德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作为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为什么要不顾国内外舆论的反对而执意去

    参拜靖国神社呢?从最直接的原因来看,是为了迎合日本国内一部分国民的

    心理要求,尤其是一些战死军人的遗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选票。也就是说,

    在日本国内,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希望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他们对过去

    的那一段历史与我们有不同的认识,即并没有真正认为过去的那场战争是一

    场侵略战争,甚至有极少数人认为日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亚洲的战争。那么,

    人们不禁要问,日本的一部分国民为什么会对历史有如此不同的认识呢?对

    这个问题,人们常常会拿日本与德国进行比较,因为日本和德国同为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在对历史的认识问题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从近代历史来看,日本在国家体制和法律等方面从德国学习了很多东西,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普鲁士的尚武精神最终都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出现,使

    德日两国共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最后都被战败。但是,在如何看待这

    场战争的态度上,日本和德国却大不相同。在德国,对这场战争是彻底否定

    的,因此德国人能够勇敢地正视历史,对曾经遭受过纳粹德国侵略和屠杀的

    国家或民族表示真诚的反省;但是在日本,却总有一部分人,甚至常常有一

    些政治家公开颂扬日本在那场战争中的功绩,或者否认曾经对亚洲邻国进行

    过侵略,因此当然也就不愿意进行反省和道歉了。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

    致了日本和德国对历史的不同认识呢?

    ■外部压力

    德国:纳粹机器彻底粉碎

    日本:军国主义余孽重重

    从最直接的原因来看,战胜国对日本和对德国改造的不同导致了目前两

    国对历史认识的不同。德国是被盟国彻底打败并被肢解后由美国、苏联、英

    国、法国四国分别占领和统治的,德国的法西斯国家机器全部被摧毁。虽然

    由于冷战的开始在1949年形成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但新政权已

    经与过去的法西斯政权没有丝毫的联系,参加政权的人几乎都是过去反对纳

    粹暴政或遭受纳粹迫害的人。因此,德国能够彻底否定过去的侵略战争,不

    但严厉地追究法西斯战争罪犯,而且教育自己的国民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

    记德国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和痛苦。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

    太人墓地下跪的一幕,无声地表达了德国人对过去历史的深刻反省,至今仍

    然被世人所称道。

    但是日本却不是这样。日本是在盟军还未进入日本本土时就宣布了无条

    件投降,其国家机器并未被彻底摧毁。美国进入日本后,对日本实行了单独

    占领,实施间接统治,即通过日本政府来统治日本。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

    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取消了日本进行战争的国家机构,整肃了一部分战争罪

    犯,铲除了一部分日本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但是,不久之后的冷战却使这

    一进程遭到了破坏。美国为遏制苏联和中国,对日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开始

    扶植和复兴日本,反而停止了对日本战争罪行进行清算。最终的结果,不但

    保留了日本天皇制,而且过去旧政权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重新进入政府,甚至

    有些人还担任了首相和外相等重要职务。因此,日本不可能对自我进行彻底

    否定,因为执政的一些人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今天,日本的一

    些政治家们还不断地“失言”,否认日本的侵略战争历史,实际上就反映了

    整个日本对历史认识缺乏应有的正确态度。不但如此,战后长期以来,日本

    在对国民的教育中也缺乏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总是试图淡化这段历史,有时

    甚至歪曲历史。不断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内部因素

    德国:否定政府并非否定国家

    日本:国家与政府难以分割

    如果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似乎还可以在德国和日本两个民族的历史、

    政治、文化传统中发现这种不同。首先,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理性的民族,其

    哲学思想深厚,善于思辨和反思,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其有足够的自信否定自

    己的某一段历史,而日本民族却既缺乏理性的思辨和反思,又缺乏自己独特

    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其没有自信否定自己唯一一段比较“辉煌”的历史。在

    德国,宣扬“法西斯主义”活动根本就是违法;而笔者在日本访问时看到,

    日本的右翼集团在街头公然集会宣扬“军国主义”,只要不扰乱社会秩序,

    可以不受惩罚。

    其次,两个民族对国家的认识也有不同。德国人认为国家是国民的,政

    府可以改变,因此否定一届政府并不会因此而否定国家,但日本人却认为国

    家与政府难以分割,国家是永恒不变的,尤其是日本作为一个非常独特的国

    家,自古以来就是天皇一家所谓“万世一系”地流传下来,如果否定了历史,

    也就否定了整个日本,这样日本就永远难以在国际社会站立起来。

    除去这些原因之外,德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也导致了两国的不

    同。德国身处欧洲,这里的国家不论从历史、文化传统,还是从政治、经济

    的发展水平来看,都有非常大的同一性和相互融合性。长期以来欧洲统一的

    思想和战后欧洲共同体的发展使德国很快融进了欧洲国际社会,德国的发展

    已经与其他欧洲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德国很容易甩掉历史的包

    袱,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彻底清算。而日本所处的亚洲地区,国家之间在历史、

    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一种多元性的特点,其同一和融合

    的程度远不能够与欧洲国家相比。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日本在这其

    中就显得更加孤立。这种状态又进一步使得日本更加不愿意否定自我。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梁云祥

    为历史赎罪

    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纳粹占

    领时期被划为犹太人隔离区的地方,勃兰特突然双膝跪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

    湿漉漉的大理石石板上。

    这一超出礼仪的惊人之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

    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这一跪,胜过千言万语。

    人们知道,勃兰特青年时期就从事反纳粹斗争,并被迫流亡到国外,可

    以说他同纳粹德国没有任何瓜葛,但是他没有回避自己作为德国总理的历史

    责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家风度。勃兰特有一句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

    在灵魂上有病。”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安妮当时只有17岁,她目睹了法西斯的暴行。

    苏联红军解放这座人间地狱时,她亲眼看到从仓库中搜出600多公斤人发和

    900多公斤人皮!而且无意中竟发现男友右臂刺有玫瑰花的人皮,她哭得昏厥

    过去……

    安妮得知勃兰特来华沙赎罪时,特意让小女儿给勃兰特献上和平玫瑰。

    此后,当时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科尔任总

    理后,成立了“赎罪委员会”。1971年勃兰特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北京青年报》2001年8月16日

    



相关新闻

参考文献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