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指美滥用“反恐旗号”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最近在有关以巴问题的谈话中对美国和以色列目前的政策提出批评,认为美以形象受损,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

    布热津斯基认为,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已大受损伤,以前人们认为它是受迫害的国家,现在看起来却像是迫害别人的国家。以色列好像变成从前南非的白人政权,以自卫为借口屠杀他们认为是低一等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与美国都已陷于国际孤立,这对美国要进行国际反恐战争是非常不利的。

    布氏认为,就长期而言,巴勒斯坦人可能被沙龙推向“阿尔及利亚化”。所谓“阿尔及利亚化”,就是指法国当年统治阿尔及利亚,而阿尔及利亚人民决定发动内战,不惜以任何牺牲和代价来挣脱法国的控制。阿尔及利亚的流血牺牲确实惨重,但最后终于在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坚持下,法国放弃了阿尔及利亚,这同时也解脱了法国,但法阿双方所付出的代价却都十分惨重。

    目前以色列总理沙龙政府似乎就像历史上的法国一样,认为有优势的军力可以压制反抗者,误认为把反抗者全数镇压以后,就会造成一个妥协局面,可保证以色列安全,而美国布什政府显然支持沙龙的主张。布什政府缺乏有政治智慧的人才,所以政策没有坚定方向。当看到以巴局势很难像沙龙估计的那样顺利时,又改变想法,想阻止沙龙的过激行为,然而,为时已晚。

    另据报道,美国国际法律专家怀特贝克(John V. Whitbeck)最近在《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一个词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文章,抨击美国打着“反恐旗号”任意妄为。

    文章认为,当今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是“恐怖主义”,但不是此词所形容的行为,而是此词本身。“一人眼中的恐怖分子是另一人眼中的自由战士。”这句话多年来都常为人们援引,成为老生常谈。但随着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宣布要展开一场没完没了的“全球反恐战争”,“恐怖主义”一词的主观本质,就再不是笑话。此词的危险,来自人们可用这顶帽子随便扣在他们所憎恶的对象身上,从而试图避开或压制理性的讨论,以方便他们采取违法和非道德的手段去对付眼中钉。

    要形容那些常被扣以“恐怖主义”帽子的行为,其实有很多更精准的字眼,如“集体谋杀”、“刺杀”、“颠覆”、“蓄意破坏”等,然而这些词语都不像“恐怖主义”一词那样,既笼统而又拥有将“袭击者”一锤定音地妖魔化的巨大威力,这正是此词被人滥用的根源。

    那些常被某些人称为“恐怖主义”的行为,很多都是由弱小者做出的,目标是对抗强者。他们选择这样做,并非出于刻意的策略选择,而是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举例说,如可选择,巴勒斯坦人肯定宁可像以色列那样,使用由美国提供的F-16战斗机和激光导向炸弹去为自由独立而战。如美国也给巴人这些武器,“自杀炸弹袭击问题”当可即时消失。除非巴人能感到前途有一线曙光,否则人们就不要指责他们会以血肉之躯作袭击工具。

    自从“911”之后,几乎所有面对分离运动的国家,都将这些“敌人”定性为恐怖分子。诚然,某些被冠以“恐怖分子”称谓的人,其行为确应受到谴责,但任由强者以“反恐”之名欺压弱者,肯定无助于维护人权。当美国不断要挟以打击“恐怖主义”一词来施展其绝对权力、攻击任何它不喜欢的国家时,难怪世上很多人都感到惶恐不安。

    如世界不想陷入大乱,不想把“强权出真理”作为唯一游戏规则,不想冤冤相报,以至可能引发“文明冲突之战”,全球,特别是美国,必须明白,“恐怖主义”一词只是一个主观的用语而非客观的真实描述,更不得以此作为无视国际法律、基本人权的借口。(任毓骏)

    人民网2002年4月12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