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百胜—粟裕大将

一九四八年一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华东野战军一、四、六三个纵队调到黄河以北濮阳地区休整,编成一个兵团——华野一兵团,准备挺进江南,开辟东南各省,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国民党军队回师江南,减轻中原地区解放军的压力。

这个决定,无疑有它的科学性和极高的权威性。

然而,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里,那位被任命为一兵团司令兼政治委员的高级将领却迟迟不肯表态。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宽敞的作战室里,时而仰首眺望地图,时而俯身注视沙盘,案上的战报、情报被一遍一遍地翻过,一次次拿起笔,又一次次放下。

闭门不出,拒客不见,他在那间作战室里独自苦思冥想了将近一个星期。

第七天,他终于握紧了笔,笔尖在纸面上跳跃,如奔驰的马蹄,如滚动的战火。

两天之后,一份言辞恳切而态度鲜明的建议电报跨过千山万水,飞向西柏坡党中央住地,飞到了毛泽东的手中。

建议认为,此时渡江南进不妥,未必能达到吸引敌主力回师南进的目的。相反,十万大军渡江,将大大减弱中原我军力量。应该集中从大别山转出的刘邓大军、陈谢兵团和华野主力,在长江以北大量歼灭敌人,进一步打开中原局面。巩固之后再图南下。

这份电报,可谓大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否定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华野组建一兵团渡江南进的决定。

毛泽东陷入了沉思,党中央其他领导人也为之震动。

五月初,毛泽东给华野发了电报,要这位将军来中央面谈。当毛泽东和党中央听完他的汇报后,经过讨论,改变了原来的部署,决定在四个月至八个月以内暂不向江南出动,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粉碎敌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六月十七日至七月六日,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这位将军指挥的豫东战役,歼敌九万余人。在中原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这位将军的深谋远虑还不仅于此。

济南战役结束后的头一天,做为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也是最大的胜利者,他还没顾上品尝胜利的喜悦,军事家的大脑又马不停蹄地转动起来了,他又向毛泽东提出了打淮海战役的建议和设想。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个人,你不让蒋委员长喘口气,还不给我们抽根烟的时间吗?”

周恩来则说:“此人打仗象短跑,有惯性,不往前再踢几脚,他停不下来。打就打吧,我看他是准备好了。”

事实正是如此。

在这位将军的指挥下,睢杞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消灭了区寿平兵团,打区调黄,又消灭了黄百韬兵团的一个师。根据他的布署,许世友、谭震林兵团解放了兖州。该将领指挥数十万大军,一路春风,势如破竹,眨眼功夫,就把济南围得水泄不通。他集中了十三个纵队的兵力,六个纵队攻城,其余七个纵队打援。没料到敌人援兵竞不敢来,所以偌大的济南城,不到十天就攻下了。

该将军在战役结束后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他本来要把敌人那股援兵窝在手心的,由于他们不敢动,侥幸生存了几天,这就使这位将领有了小小的遗憾。

胜利之师,兵肥马壮;常胜将军,踌躇满志,他是不会放过这股侥幸脱逃的敌军的,有了敌人而不消灭,这不是他的习惯。敌情、我情、国际形势、国内形势……一连串的问题在他的脑海里滚滚发酵,终于又酝酿出一个伟大的设想——淮海战役。

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这位将军向中央军委并华东局、中原局报告,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第二天,九月二十五日,毛泽东便代表中央军委作了回复。回复说: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很有必要。并提出了分三个作战阶段的战役部署。同日,刘伯承、陈毅、李先念也来电表示支持这位将军的建议,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

当然,这位将军原来想的没这么大,后来发展了。刘汝明兵团、黄维兵团从南面、西面来了。中原野战军陈(毅)、邓(小平)率部队跟过来了。仗就打得大了。这位将军开始提出的淮海战役,仅是消灭淮阴、淮安和海州等地区之敌。后来,形势有了变化。首先是东北战场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两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敌军。在此情况下,蒋介石有将部队撤守沿江,防我南渡,企图与我分江而治,待机反攻的迹象。为防止敌人逃往江南,这位将军于十一月八日,及时 向中央军委、毛主席提出在江北全部消灭国民党徐州集团的建议。建议在消灭黄百韬兵团之后,不以主力向两淮进攻,而以主力转向徐(州)固(镇)线进击。毛主席根据战场变化情况,虚心接受并采纳来自下级指挥员的合理建议。采取断然措施,决定在淮海战场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歼灭敌军主力于长江以北。第二天,即十一月九日,毛主席便给这位将军发来回电,回电说:“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应。”十日,毛主席又给陈毅,邓小平去电:“你们应集全力,包括三、广两纵(按:华野的三纵和两广纵)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愈快愈好,至要至盼。”这样以来,淮海战役的范围、规模、参加战役的兵力和要消灭的敌人,都比原计划要大得多,多得多。南线决战的局势就此形成。所以,最后的胜利,比预想的也更加辉煌。战争结束以后,毛泽东高兴地对这位将军说:“淮海战役是一锅没有煮熟的夹生饭,硬叫你们给吃下去了。”

淮海战役,消灭了敌军主力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计五十五万五千余人。至此,蒋介石南线精锐部队被歼净尽,江,淮、河、汉广大地区遂告解放,为渡江南进,最后推翻一个旧的政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权,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淮海战役的重大胜利,固然离不开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离不开百万将土和千万民众的浴血奋战,然而,不能不指出,在几次重要关头,有这么一位将军,胸怀全局,深谋远虑,在中原战场这副巨大的棋盘上,屡屡出手不凡,高招险着让他的对手防不胜防,淮海战役的胜利,倾注了他的一腔热血。

一九四九年九月,这位将军到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刘伯承在中外记者面前把这位将领推到了前台,刘伯承介绍说:“这位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据一部回忆录透露,就连一向独尊清高的林彪,也极佩服这位将军的指挥天才,每逢华东打了胜仗,打了大的战役,他总是要给这位将军发电,探问那一仗是怎么打的,用的是什么战术,是不是围点打援等等。

这位享有如此盛誉的高级将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粟裕。

(李晓峰)

中国网 2001年11月1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