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兵论战说“戈”字

    □钟少异

    如果我们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汉字中与战争和军事有关的字,多以“戈” 为偏旁,如武、戮、戎、伐等等。这是为什么呢?

    戈是中国青铜时代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在长期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青铜兵器中,戈、矛和弓箭用的镞(箭头)占了绝大多数。截至1986年的统计:历年发现的青铜戈有710余件,青铜矛有900余件,青铜镞有980余件;其他青铜兵器如钺、刀等发现的数量都很有限。可见其时戈和矛是格斗武器中绝对的主角。因此,周武王牧野之战誓师时,命令将士们:“称尔戈,比尔干(盾),立尔矛,予且誓。”可见,在中国青铜时代,戈实际上成为戎事武功的主要象征物之一。由于中国的文字大多创造于青铜时代,在商代初步确定了其基本的形态结构,所以当时人就常以“戈”作为有关战争和军事一类字的重要结构部分。

    不仅如此,自商周时代以来,从“戈”还衍化出一些词,如“干戈”、“兵戈”等。它们具有表示战争或泛指兵器的抽象含义。直至今天,我们仍常用“大动干戈”来喻指武装冲突。而且“戈”字本身也时常被赋予表示战争的引伸意义,如“偃武息戈”这个成语中的“戈”字。

    那么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兵器呢?青铜戈由戈头和戈柄组成。戈头的前部称为“援”,上下有刃,前聚成锋;后部称为“内”,呈长方形,上面一般有一个圆孔,称为“穿”;援的下刃再向下延长的部分称为“胡”,上面也作出穿孔。戈柄用木和竹制作。戈的装柄方式是将柄的顶端劈开,挖出空槽,将戈头的内部插入裂隙,然后用麻绳或革带绕过戈头上的穿系紧,通常还在戈柄的顶部套一个金属帽,在戈柄的末端装一个筒状的金属饰物。戈的使用方式主要是钩和啄,即以援部钩搭住敌人特别是敌人的颈项,用力回拉,或者用援锋啄击敌人。在这里我们要请读者朋友特别记住“戈”这个字,因为以后拆解其他字,经常还要提到它。

    (国防报 2002年12月17日 第3版)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