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一腔忠诚铸长剑——《石破天惊》座谈发言摘登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6 月28 日 |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一腔忠诚铸长剑

——21集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座谈发言摘登

 编者的话

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在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了21集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以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的贺礼。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观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蕴含着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军旅大戏。这部作品再现了第二炮兵某工程部队官兵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及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历的种种考验,是我军现实题材的又一部佳作。为了总结经验,进一步繁荣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本报文化部和中国电视艺委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总政宣传部艺术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活动,本版所刊发的就是这次研讨活动中部分专家的发言摘要。

让人物更富时代风采

■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边国立

如果说《导弹旅长》首次展现了我战略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阔步迈进的姿态的话,那么,它的姊妹篇《石破天惊》则将镜头瞄向导弹工程兵这样一个未知领域,将镜头深入为战略导弹“筑巢”的当代军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和追求,展现了这个领域的官兵的新风采。

表现工程建设、突出方案之争并由此形成矛盾焦点似乎已成为某些影视剧的套路,纵观《石破天惊》全剧,某导弹工程师大功团接受的为新型导弹筑巢的“世纪龙”工程,本身则更多是围绕创作宗旨的背景、副线展开的或者说是一种象征。编导着意强调的是官兵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和严谨科学精神的统一,以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今天,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安危而默默奋战在大山深处的大功团官兵,一如既往地体现奉献和牺牲精神。团长石万山是一个代表,他带着严重胃病忘我工作,直到累吐了血。更有意味的是,该剧不再片面地突出不怕苦、不怕死,而是通过给战士宿舍装空调,开设官兵心理咨询室,在网上办“知心姐姐专栏”等,强调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扎根山沟、拼搏奉献、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精神,得到更人性化、更富光彩的体现。

成功的英雄形象应具有人格魅力

■《文艺报》总编辑 范咏戈

英雄话语是主旋律创作不可或缺的主要形态,当下现实主义创作的重建与回归,则为英雄话语的新书写、新拓展创造了可能,这就是为什么近些年来一些军内外优秀的电视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英雄话语新书写的原因,《石破天惊》是这种书写的又一新鲜文本。

《石破天惊》是第一部反映人民解放军导弹工程兵生活的电视剧。单就这种对题材的新开拓,它便足以称得上是别开生面。施工的艰苦和塌方的危险在考验着英雄们。循规蹈矩,剧作完全有可能只是把英雄写成牺牲奉献,吃苦耐劳。如果仅仅是这样,我们的《石破天惊》还是很难突破以往作品中的英雄模式。然而《石破天惊》的艺术探索不满足于此,不止步于此,它沿着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进入了英雄话语的新书写。

《石破天惊》对英雄话语的新书写或者新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团长石万山形象的刻画上。石万山具备一般意义上英雄的品质,如忘我奉献、刚毅勇敢等等。但是对于这个人物,如果说他身上有新的品质,主要还是体现在他人性化的带兵上,并由此展开他的人格魅力。他能够把工学硕士清华高材生魏光亮由一个调皮兵调教成一块好钢,最后成为一连之长。他敢于拍板,甚至对即将到来的检查耍了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给战士宿舍突击安上空调;他也巧妙地保护了探家被追究的战士。照机关的郑总指挥的观点看来他是“护犊子”。但正是对下属对士兵深深的爱,使他在大功团有着无人可以取代的威望,能够享受到战士们发自内心的拥戴。当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病时,全山沟的战士自发地送行,这一切显然不在于他是否身居高位,而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主旋律创作对叙事的要求是在故事层面之外,突出作品意蕴,使价值取向更加鲜明,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石破天惊》毫无疑问是一部优秀的主旋律作品。

在细节中凸显个性色彩

■中国视协研究部主任 张德祥

《石破天惊》引人之处,首先在于展现了当代军人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战斗精神,展现了他们牺牲自己、报效祖国的可贵品格,展现了他们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精神风貌,从而展现了我军的优良传统,长国威、振民心,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这里虽然不是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但现代化的大型开凿机器与军事化的管理操作巧妙形成一种威武气势,一种压倒困难的气魄。文以气为主,有了这种气,就能振奋人心。

该剧的第二个特点是塑造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军人群像。编导围绕工程的施工过程展开性格冲突、理念冲突以及人们与外界的联系与冲突,使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以表现。比如石团长与郑总指挥因为他们经历差异、观念差异,工作方法差异而导致了工作上的多重分歧,正是在这种生动真实的细节中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色彩。这部作品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是基层官兵张中原、齐东平、魏光亮、方子明等等。张中原在人物关系上是一个“亮点”,作为营长,他是上下级的一个连接点,同时,他的婚变又使他成为部队与社会的一个连接点,折射出社会的五光十色以及婚变原因,并引出一条反间谍线索。张中原和齐东平任劳任怨,忍辱负重,坚强勇敢,情义如山,以至于他们的品格和行为教育感染了魏光亮、方子明。看到这些军人形象,你会意识到,在当下这个时代,军人不仅仅是我们国防安全神圣责任的承担者,同时,他们还是我们民族优秀精神品质的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者。

写好成长中的英雄

■《文艺报》原副总编辑 彭加瑾

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是又一曲英雄的赞歌,它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组各不相同的英雄群像,令我们感动,让我们敬佩。

艺术家写景抒情,目的都在写人。魏光亮来到大功团,过不惯单调的生活,不愿干枯燥的工作,更认为自己大材小用,牢骚满腹,无法忍受。他与大功团战士发生了严重的对立与冲突。他原本不是英雄,但是军营生活的锤炼却使他成了英雄。

如果说魏光亮代表了一批高学历“新生代”中“成长”起来的英雄;那么齐东平与张中原则可以说代表了基层部队最为普通与现实的英雄。我们不能不叹服:英雄是平凡的,英雄更是伟大的。

这部赞颂英雄的作品,有对英雄新的理解与发现。这体现在对石万山与郑浩这两个人物的刻画上。在以往的作品中,这两个人物容易被处理为正、反对立的人物;但在这部作品里他们却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两个英雄。郑浩接任大功团团长后,他们逐渐融合为一体。石万山的崇高表现在他无私地把自己的所有经验都传授给了郑浩;而郑浩的崇高则体现在他抛弃个人的得失,把全部智慧与力量都用在了工程建设上。一个习惯于原则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人,能够不避艰危,勇于任事,忘我拼搏,献身事业,无疑意味着品格的高尚。方法的不当只是一个欠缺,无损于英雄的形象。这是成长中的英雄。

国防意识与文化自觉

■中国文联副主席 仲呈祥

近十年来,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成就斐然,引人注目。一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覆盖了海、陆、空三军,兼容了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的艺术形象的优秀作品,不仅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而且在荧屏奏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新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为导弹工程兵部队传神写貌的21集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又一次标志着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可贵的新突破。

这种新突破,首先表现在善于将强烈的国防意识审美化、艺术化地消融在整部作品的创作思维过程中。通过观众面广、影响力大的电视剧艺术形式,对全体国民进行强化国防意识的熏陶和教育,极有意义。在这里,审美化、艺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作品吸引力、感染力的强弱,决定着广大观众是否喜闻乐见。观罢《石破天惊》,深为荧屏上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团长石万山、总指挥郑浩、营长张中原、清华大学国防生魏光亮、士官齐东平、女工程师林丹雁、女军医周亚菲、随军家属高丽美等人物群像各具特色的精神轨迹和灵魂嬗变所感染,深为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环境造型的逼真艰险和艺术节奏的环境相扣所震颤。尤其是孙炳乾为首的间谍网的狡诈行径及其最终被一举全歼,更是令人们在不断获得审美惊奇和视觉快感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国防意识教育。

这种新突破,还表现在创作主体所具有的更对文艺创作有着普遍意义的可贵的文化自觉意识上。文艺创作在文化建设意识上是自觉还是盲目,直接关乎作品的成败。如果说,人民军队捍卫着伟大祖国的物质疆土,那么,像《石破天惊》这样的军旅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则从一个重要方面以清醒的文化自觉捍卫着中华民族神圣的精神家园,捍卫着伟大祖国崇高的美学疆域。

《石破天惊》创作主体这种可贵的文化自觉意识,突出地体现在自觉地以审美方式理解、诠释和艺术地呈现人民军队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并与时俱进地注入实事求是的当代科学精神,从而使以石万山、魏光亮为代表的两代军人形象更富思想新意和时代特色。《石破天惊》创作主体这种可贵的文化自觉意识,还突出地体现在自觉地把人民军队的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与当代人文关怀精神交融起来,从而令荧屏上的当代军人形象更富现代人格魅力。抢救因大塌方被困在坑道内七天七夜的魏光亮和齐东平的几场戏,以及“齐东平提干”、“方子明使绊”和“王小柱离队”等事件,都耐人咀嚼,人民军队的英雄主义、牺牲精神与科学态度、人文关怀和谐交融,令艺术形象更加焕发出现代人格的魅力和美好人性的光辉。

生活情趣稍嫌不足

■本报记者 汪泾洋

由第二炮兵电视艺术中心创作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生动并深刻地讲述了我战略导弹工程兵部队感人至深的战斗生活,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与辉煌业绩,为一代又一代常年战斗在深山老林、献身国防的英雄官兵们树立起一座精神的纪念碑。

《石破天惊》不惮于大胆揭示当代军人所面临的新问题、新考验,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诸如石万山、张中原、林丹雁、魏光亮、齐东平等这样鲜活而感人的军人形象。

作为“大功团”的团长,石万山处于剧中一系列矛盾冲突的中心。这是一位可亲可敬、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我们从石万山的身上看到了一种时代的光彩与人性的光彩。此外,剧中刻画的另外一些军人形象:营长张中原、清华大学国防生魏光亮、工程师林丹雁、农村入伍的老兵齐东平等人物,事迹相互烘托,情感相互映照,共同组成了一座坚实壮美的当代军人的形象群雕。

这部作品在结构矛盾、塑造人物,营造氛围等很多方面都是十分值得称道的,惟一感到不甚满足的是在表现部队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方面有些弱。如果这部作品能多一些生活中的情趣,可能看起来会更有味道。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