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防御战斗:逐步消失的“待机之利”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0 月21 日 | 文章来源:中国国防报

千百年来,防御战斗虽然有诸多不利条件,但以逸待劳的“待机之利”一直被世人公认为其固有的优势之一。如进攻之敌机动速度较慢,从而予以守方较多时间预先准备,待敌进攻;进攻之敌主攻方向不易改变,守方能提前判定其主攻方向、主要攻击目标等。而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理论的改变等,传统防御战斗的“待机之利”正在逐步消失。

攻方机动速度快,降低了距离的阻滞作用,守方的待机时间大为缩短

在传统战斗中,进攻一方主要是以地面机动为主,而且受技术和地形等的限制,各种车辆的野战机动速度较慢,加之空中机动力量相对弱小,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因此,在攻击对方目标时,往往要耗时费力地长途跋涉,结果使守方有大量的时间可以预先“构工设障”,以逸待劳地等待对方来攻。

在未来战争中,经过新技术革命的强力驱动,不仅地面机动的各种车辆的速度有了极大提高,而且空中机动的速度也接近物理极限,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机动力量,地面部队空中化、空中机动主导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在此情况下,空间距离呈现出明显的“尺缩效应”,往常需要数天(周)才能到达的距离,现在只需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到达,使防守一方原来的待机之利大为“缩水”。伊拉克战争中,伊军在美军“跨世纪狂奔”面前手忙脚乱,便是明显的例证。

攻方打击距离远,火力机动代替兵力机动,守方没有充足的时间以逸待劳

在以往作战中,由于火力打击距离近,进攻一方必须通过兵力兵器的远距离机动进入对方防区内,才能实施有效的火力打击。这就使得守方可获得充足的时间来预先做好各项准备,获取待机之利。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来临,不但火力打击精度越来越高,而且打击的距离更是大幅提升,进攻一方不用像以往那样进行长时间的兵力机动,就可在对方防区外通过“超视距”打击来攻击对方的重要目标。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伊军的打击,既有来自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的远程导弹攻击、还有来自波斯湾等海面的航母战斗群的攻击、也有来自在美国本土起飞的战略轰炸机进行的远程攻击等。面对这些几小时,甚至几十秒钟就可飞来的“横祸”,守方很难再有充足的待机时间可以利用。

攻方毁伤能力强,首次打击就能立竿见影,守方待机时间很难保持或恢复

在传统战斗中,由于进攻一方火力打击烈度低,精度小,首次打击很难有效摧毁各目标,不得不靠多次重复打击来确保成功的概率。这样,防御一方即便开始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可在敌进行再次打击前的宝贵时间内,重新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斗,火力打击强度呈指数级上升,只有发现不了的目标,没有摧毁不了的目标,即使深埋于地下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等,也难逃攻方的首次精确打击。如伊拉克战场上美军使用的GBU-28钻地炸弹,能够穿透30多米厚的土层或者6米厚的钢筋混凝土;BLU-18型“温压炸弹”能以高压和强劲冲击波攻击隧道或山洞,杀伤内部的人员并破坏装备。因此未来战斗中,防御一方要想通过避开对方的首次打击来争取时间,赢得待机之利,难度会越来越大。

攻方信息攻击多,不知何时攻击何种目标,守方很难有待机时间可以利用

传统战斗通常是在陆海空三维有形空间内进行的,战斗行动看得见,摸得着,守方很容易预先防御,获取待机之利。

在未来战争中,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电脑为基础的信息空间、电磁空间、网络空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于是,为了破坏守方以C4ISR为基础的指挥控制系统等,攻方将会随时展开强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攻击、电子干扰等软攻击行动,瞬间就可能导致对方网络等的瘫痪。这种攻击,使守方几乎没有什么待机之利可谈。(张金存)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