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中国经济未软着陆 经济过热仍未过去

吴敬琏:中国经济尚未实现软着陆

昨日(18日),在《财经》杂志主题为“世界.中国2005”的年会上,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作为大会的主旨发言人,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是否已经确认实现软着陆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

在回顾了2004年第一季度来势汹汹的经济过热局势,中央政府迅速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最终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过程后,吴敬琏认为,尽管去年是“小惊无险,富有成效”,但还不能够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软着陆,因为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诸如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效率、无效的经济增长方式等问题依然存在。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属上,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2005年的经济发展前景有了基本的把握,但选择执行偏紧缩的财政政策正说明了中国经济过热的局势还没有完全解决,也没有完全实现软着陆。

吴敬琏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央政府和中国经济界更大的收益应该是在历经曲折后,在三个方面加强了认识,即对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须防止大幅度波动、中国国情和走新型工业化道理的认识。

吴敬琏把新型工业化道路解释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的工业化道路”。他表示,旧式的工业化道路上,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资本积累。而我们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现代经济的增长方式主要靠效率的提高,还有信息产业化的建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最初是中央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在十六大报告里重申了这个提议。建国以来走了几十年的旧式工业化道路,造成了经济的大起大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加快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尝试,但是计划经济又遗留下来很多问题。

吴敬琏列举了目前中国计划经济留下的弊端,认为现在的增值税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成并作为政府主要收入的财政制度很不合理,并且经济要素价格如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贷款价格等都向下扭曲,这些都给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障碍。

吴敬琏同意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先生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关于“尚未实现软着陆”的论述,这篇文章是发表在1月4日《文汇报》上的《对我国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的几点看法》。

记者联系张卓元先生,他表示,因为2004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固定资产投资等数字的下降,一些人认为已经实现了“软着陆”,未免估计得过于乐观。

张卓元认为,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稍快了一些,不超过9%比较合适,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降到20%以下。由于目前还面临着煤电油运的进展和物价上涨方面的压力,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农民收入较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方面的承受能力、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等问题还到处可见,所以,中国经济尚未实现“软着陆”。(第一财经日报 陈黛)

吴敬琏称中国经济过热仍未过去

“中国的经济没有实现软着陆,经济过热的深层原因尚未解决。”在昨天的2005年《财经》年会上,吴敬琏首次发表了对2005年宏观经济的看法。

这位对国家经济决策走向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传达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宏观调控仍将在2005年引导中国经济。

事实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肯定成为2005年中国经济的重要字眼。

“中国经济依然过热”,吴敬琏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过热的深层原因尚没有解决。

吴敬琏所说的“深层原因”包括:经济结构不好,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增长方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经济的软着陆也就很难看出。

此时,业界正在就“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软着陆”展开大讨论。昨天吴敬琏的这番表态,表明他已立场鲜明地站到了反方阵营。

2004年,中国政府做出的宏观调控的明确姿态,为2003年下半年争论颇凶的“要不要宏观调控”的问题画上了句号。

一年的宏观调控过后,在动用了加息、贷款利率放开等市场手段之后,“宏观调控是否已明显见效,是否已实现使经济软着陆的目的”,又成为2005年初最热门的经济话题。

在这场讨论中,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在2004年第四季度就实现了软着陆,可以放松紧缩性的宏观调控。这与吴敬琏的观点是相反的。

对于2004年宏观调控的成绩,吴敬琏用“富有成效”四个字来形容。(北京晨报 彭宇)

中国网综合消息 2005年01月19日


吴敬琏:市场化导致腐败吗
张卓元:质疑2004年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
吴敬琏:2004年中国经济有小惊而无大险
吴敬琏:重化工业模式不利就业 加剧贫富分化
厉以宁回应吴敬琏 重型化是中国经济必经阶段
吴敬琏积极评价双稳健财政和货币政策 预期乐观
全国工业增速上月回落 中国经济有望“软着陆”
汪海波:“软着陆”并未实现 宏观政策仍需完善
学者刘国光认为中国经济不存在软着陆的问题
罗奇:中国经济软着陆完成了35%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