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江小涓详析“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4 月18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4月16日在京举行。在会上,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江小涓教授对“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她认为,“十五”期间是经济增长最平稳又比较快的时期。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连续六年,经济增长速度在9%左右,而且增速在9%以上的既快速又平稳的时期。这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江小涓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出现平稳快速的增长,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是政府调控的能力在增强。政策的出台和经济面的互动关系在度上已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经济不出现大起大落是所有做长期投资者的最基础性的愿望。

二是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市场经济是经济内在稳定的因素在开始发挥作用。如果经济表现为完全政策性的经济,政府出一个文件,经济就出现很大的起落,这个经济很难被正确预测、预期。

江小涓还指出,在外部环境上, “十一五”期间有利于发展的大环境没有发生非常基础性的变化。她认为,五年计划是特定的产业或者是特定的产品,它的生命周期可以延续得很长,在沿海地区属于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在中西部地区生命周期会继续延续下去。消费与结构在快速升级,特别城镇化加速,中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需求支撑比较高速的增长。中国经济有一高、中、低档很齐全的产业结构,这是很重要的特点,像中国这样,既能卫星上天,又有像纺织、玩具、香包、鞋帽最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很有竞争力的国家是很少见的,这与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关系。

江小涓说,中国经济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方式,这也是前沿国家非常困惑的问题,一项技术向哪个方向研发,出来以后有没有产业化的基础,能不能被市场接受,对于已经处于前沿的国家来讲是很困难的选择,对于中国来讲,已经明确有市场需求有产业基础,只要有足够的投入和恰当的方式,能够使它在市场上拿到份额,产品和产业就有了方向,而且总体上是很明确的。改革会继续释放增长的活力,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扩大开放,有保持社会稳定的能力,这些是支撑过去二十多年经济持续增长,财富持续积累重要基础性的条件。在未来5年中间,这些条件还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江小涓说,现在全球市场在总体上是更加开放的,各国面向出口的生产比重在持续上升,这是十年中间全球出口总额占全球GDP的比重,从不到19%上到25%,十年中间上升6个百分点,全球生产总量中间有越来越大的部分是为国外市场生产的,同时国外市场的开放度也是在持续地扩大。

除了多年有利的条件会继续维持下去,中国还有一些新的有利条件在迅速地形成。她举例说,比如国内过去多年一直希望能够做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特别是服务业的比重在经济普查之后已经达到40%以上。服务业持续的增长鼓励消费对节约资源能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对于扩大就业,它的意义是非常突出的。国内制造业本身内在的结构也在迅速地提升。制造业现在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国内已经持续八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增长是所有产业中间最快的。过去五年中间,发电设备、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包括汽车高附加值的产业都在高速地增长。高新技术产值销售收入在去年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10%,电子通信业成为第一位的支柱产业。

第二,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增强,现在出口中间仍然存在附加值低,有品牌的商品少,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讲过去多年产品出口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继续在低位走的话其实也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情况。这是按照国外的数据统计,这是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包括农业产品的加工品等,它的比重已经降到10%左右。这一领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品,机械和交通设备,从改革开放之初不到10%到现在接近50%。其他工业制成品,一部分是电子通信产品,一部分是纺织服装产品。产品结构的升级是非常明显的,在最近几年的速度再继续加快,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增强,从和许多发达国家从互补性的贸易结构转向竞争性的贸易结构,这也是贸易摩擦加大重要的原因。

第三,自主创新的有利条件正在形成。我国从“七五”计划开始就一直强调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多年的自主创新没有成为,至少财富积累的重要源泉,当时有些基本的条件暂时不够具备。但在“十五”期间快速发展以后,大规模自主创新有利条件正在形成,市场导向的自主创新有利条件正在形成。实际上选择自主创新可能成功的基本条件一是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能力,二是高水平配套水平的形成,三是企业综合能力的成长,四是有高水平人才的跨国流动。以上这些条件中国正在逐步形成。

当然,新的制约因素也在出现,二十年支撑高速增长的很有限的条件,在“十一五”期间发生一些变化。一是要素在产业之间转移所产生的增长效益在减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大量的资源,比如耕地、淡水、劳动力都在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随着农村发展的需要,农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需要,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空间是大大减弱,依靠这种转移带来巨额的财富的积累,以后要靠基本已经稳定下来的在非农产业中间的生产要素靠它单位产出的增加积累财富,它的难度在增加。

二是就业压力、就业结构和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现在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每年有几百万新增的劳动力,农村将近2亿的劳动力在26岁到44岁之间,这部分需要和正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需求在上升,就业中间出现非常大的结构性矛盾,产业在升级,所以压力是非常突出的。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外部压力在急剧出现,将来和外部经济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许会有很多意料不到的压力和矛盾出现,对外协调的问题将是很长期的压力。

三是资源环境压力非常大。产生全球5%的GDP,消耗全球32%的钢材,47%的水泥,40%左右的煤炭,中国消耗的资源和产出能力是不匹配的。作为下一步保护环境资源的压力,既是压力又是新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机会,资源环境的压力非常大。

面对这些重要的变化,“十一五”期间首先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把有利条件继续利用好。但是面对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转移空间在缩小这些新的压力,一定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的社会,摆脱新出现的制约因素对国内下一步发展的影响。使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做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江小涓(经济学博士,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经担任过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张晓翀)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