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退耕还林 尚存三大“隐患”

■注重了退耕,忽视了解忧■片面强调退耕,忽视了节耕■享受了政策,但没有真正“退”下来

这几年的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随着林草面积的增加,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退耕还林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注重了退耕,忽视了解忧。一次记者在西北某县采访小流域综合治理,正碰上几个农民在山峁上挖草根。当地一位干部厉声责问:“政府三令五申不准破坏植被,为什么就是不听?”一位老农嘟哝了一句:“冬天要来了,不备下点儿柴草,做饭、煨炕烧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西部尚有部分地方在退耕还林时,对群众的后顾之忧考虑不够。某县为在全区的退耕还林竞赛中拔得头筹,把有灌溉条件的缓坡耕地也纳入退耕范围,致使部分农民失去了基本的口粮田。

二是片面强调退耕,忽视了节耕。西北某山区县长介绍说,今年计划将30%的耕地退耕,明年争取达到40%。记者在退耕现场看到,山坳里砌有石堰的平展展的台地也划在了退耕区内,县长说:“地区订有退耕任务,得想办法完成。”在另一个县,一位老农技工作者告诉记者,有些藤蔓作物,经过多年的科学改良,已经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质,水保功效也比种草好。可按照县里的规划,必须退出作物种植,全部种草。

专家指出,退耕还林、还草,一定要因地制宜,该退的必须退,不该退的切莫一哄而退。在区域规划时,也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享受了“退耕还林”政策,但没有真正退下来。在某退耕还林重点县,记者曾作过调查,退耕还林政策已经执行了3年,但该县有近一半被划进退耕还林区的土地还在耕种。农民高兴地说:“退耕还林的钱粮拿了,地也种了。真是好事!”(王慧敏 )

《人民日报》 2004年04月06日


国家林业局:今年全国安排退耕还林6000万亩
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何以为继?
补栽补植 湖南加强退耕林管护
退耕还林要确保“稳得住,不反弹”
建立退耕还林的长效机制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