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森,从下岗职工到造林大户

谁能相信,一个下岗职工,下岗后没有自暴自弃,买了汽车搞起了煤炭运输,有一定积蓄后没有在家坐吃享受,而是回到老家承包了荒山,造起了民营林,走出了一条以牧养林、以林带牧、立体式种养的山区综合开发新路子,成了全县有名的造林大户,受到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这个下岗职工就是于凤森。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于凤森,与他一块儿品味一下下岗后的这段酸甜人生。

于凤森,原县水利局干部,1998年下岗,下岗后他没有自暴自弃,拿出多年的积蓄,又向亲戚们借了些钱买了汽车,搞起了煤炭运输,为了多赚钱,他没白天没夜晚的跑,经常出入山西、邯郸一带,受的苦流的汗,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春去秋来,手里有了些积蓄,三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自己也上了些年纪,不跑车了,在家里闲了一阵子。也许是他生来就爱干事的脾气,闲了觉得没意思,心想自己刚50多岁,这辈子不能光坐享清福,给后代留下点钱不仅只会一点一点的花光,还会助长他们懒惰不思进取的毛病。

一天晚上,一家人边吃饭边看电视,电视上播放山区开发暨造林绿化表彰大会的新闻,特别是那个造林大户吕日新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于凤森的心。他心里想,论职位人家比自己高,论年龄比自己大,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干部放着清福不享去到山区创业,他这个山里生山里长的农村娃咋就办不到呢?山区开发那可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啊,想到自己的家乡还有大面积的荒山没有开发,那里的乡亲们都还很贫困,他心潮澎湃,彻夜难眠,连续想了几天,事也凑巧,一个机会来了,他打听到自己老家把以前未能按期开发的荒山要收回来重新发包,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十分兴奋,再也不能拖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偷偷地从银行里取了5万元钱乘公共汽车来到他的老家院头镇上麻村,当笔者问起为什么要偷着拿钱时,他笑着说:“让家里人知道了肯定不同意他这么做,还不如来个‘先斩后奏’,以后慢慢做工作”,到村里以后,他以5万元的价格,包下了2000亩荒山,并签下了合同,老伴知道后说什么也不同意,孩子们也都劝他别冒这个险,搞林业不仅投入大,而且回报周期长,弄不好投进去的钱就打了水漂,他吓唬家里人说:“我和政府是签了合同的,如果限期开发不了,政府不仅要把荒山收回去,而且还要追究我的法律责任。”家里人知道他的倔脾气,认准的理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也就只好默认了。包下山的第二天,于凤森就搬回了老家,拉来了砖,卸在自己承包的2000亩荒山的山坡脚下,雇来了建筑队,盖起了房子,作为住宿地,找来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帮助他出规划、搞设计。奋战了两冬三春,他承包的山上栽上了枣树、核桃树,山上的酸枣树都进行了嫁接,他又在山脚下建起了鸡舍、猪圈和兔舍,养上了柴鸡、优种猪和优质兔,为了保证树的成活率,他又在山脚下打了一眼深井,引水上山,在那些日子里,于凤森吃住在山上,坐不循时,饭不正点,2001年的冬天,下了一场一尺多厚的雪,把刚栽的树冻住了,他就和他场子的工人们上山一个个扒开,手冻僵了,就把手放在怀里取取暖,通过他的艰苦劳动,新开发的山已是绿树成荫,柴鸡乱跑,现在他已栽植枣树、核桃树3万棵,嫁接酸枣树3万棵,养殖柴鸡5000只,兔1000只,优种猪500头,以牧养林、以林带牧、立体式种养的模式初具规模。

今年3月4日,是于凤森最难忘的日子,他作为造林模范参加了全市山区开发表彰大会,市委书记吴振华亲手为他们这些造林大户颁发了奖匾,从那儿回来,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我这辈子注定要和这山打交道了,这山我一定要绿化好,决不辜负党和政府给我的这份荣誉。(绪国新国淑江)

 石家庄日报 2003年10月29日


中国正在大步踏上新的绿色征程
我国造林面积将突破 1.6亿亩
鄂伦春"吃林人"变成造林人
林业局通知做好今冬明春造林工作
厦门:向农民租地绿化造林
誓留青山在人间:记藏族造林老"愚公"熊志华
辽宁一农民造林18年成为“百万富翁”
江西婺源一老妪14年造林209亩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