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文章 ] [ ]
季艳:12年让300聋哑儿说话(图)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6 月2 日 | 文章来源:中国妇女网

10多年前,张家港女青年季艳筹措资金3万元创办了江苏省首家民办聋哑儿康复中心、全国第二家人工耳蜗康复基地。2002年,她举债扩大校舍让更多孩子受益。现在,她又将康复中心开到西南——

每天都在发着同样的音标,一遍又一遍。6岁的小女孩杨柳学会了几句话:“叔-叔-好”、“衣-服-是-妈-妈-买-的”。回到江阴,她可以与正常的孩子一样坐在普通小学的课堂里,而两年前她还是一位听不到声音、不能说话的聋哑儿。十多年来,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哑儿在张家港馨声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后,进入了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就读,康复率逾90%。中心的创办者季艳带领她的同事们用汗水、智慧和爱心努力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向有声世界的大门。

十多年来,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聋哑儿在张家港馨声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后,进入了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就读,康复率逾90%。中心的创办者季艳带领她的同事们用汗水、智慧和爱心努力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向有声世界的大门。

举债办起康复学校

从19岁开始到现在,季艳的人生一直是在和聋哑孩子相依相伴中度过的。她对自己第一次走进聋哑孩子教室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1990年,高考落榜后赴北京满心想学服装设计的她不期然被大姐推入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群大小不同的聋哑孩子,这个拽住她的衣角,那个扯扯她的长发,无助且依恋地紧拥着她,他们无声的眼神中写满了对有声世界的渴望。她决定将自己的毕生精力交给这个需要更多关爱的特殊群体。

2002年,为扩大办学规模,满足众多聋哑儿童康复的需要,毫无房产投资头脑的季艳和姐姐举债购下了张家港杨舍镇田垛里村规划小别墅区的两处土地,举债数十万元建造了两幢使用面积共600余平方米的小别墅,作为教学用房。为了让这些孩子与同龄正常孩子一样接受现代化的教育,她们购置了一整套先进的教育设备,购买了听觉言语学习软件等,使中心的硬件设施达到了全国一类康复中心资质。

走进张家港市馨声听力言语康复中心的园区内,活泼、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室外的场地上,摆置着油漆得色彩缤纷的滑梯、秋千架等。记者跨进院门,正是孩子们课间活动时间,几位老师领着孩子们在做操。明媚的春阳下,孩子们活泼的身影和“叽叽喳喳”的话语声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进入别墅室内,只见底层南侧为厨卫及教师办公用房,一个大大的客厅内摆放着电视机、沙发、茶几以及儿童玩具等,两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阿姨在厨房间为孩子们精心地准备饭菜;二层是教学区,教室内老师和学生时而手把手,时而指点周围的场景,循循善诱地传授教学内容;三楼朝南的大房间内,阳光充足,一张张单人铺上被褥叠放得整整齐齐,每晚总有两个老师陪孩子们过夜。别墅内外,无处不透出浓浓的家的氛围。

爱心洒向西南边陲

每个月的7日至13日,是季艳去成都的“法定日子”。自去年7月成都的康复班开办以来,她已往返了十多趟,还有5位张家港的姐妹、她的助手长年驻扎在那里,她们的身影照亮了巴山蜀水几十位聋哑孩子的家庭。

季艳出生在张家港,8岁时随“支内”的父母到了江西。1993年,她受父母之命回到了祖籍地张家港。但已深深热爱聋哑儿康复训练工作的她义无反顾的将爱心洒向全国各地。

去年6月,她的一位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的朋友向她发出了求援。该院在为聋哑儿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方面获得了成功,然而在康复训练时遇到了难题,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季艳总是不厌其烦地热心帮助他们。2004年7月8日,季艳在成都的聋哑儿康复训练班正式开班,从四处找房子到布置教室、购置教学和办公设施等,她们只花了六七天时间。培训班开办后,受到了当地聋哑儿家长的欢迎。短短几个月,就有20多个聋哑儿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植入人工耳蜗后前往康复训练。

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同样留下了季艳生动的足迹。那是去年秋季,昆明一家康复中心的几位老师同时辞职,28个聋哑孩子的康复训练受阻,急煞孩子家长和办学部门,求援信息发至季艳手中。季艳二话没说,抽身赶去。整整一个月,她在那里帮助那家中心招聘、培训新教师,从听觉言语原理到日常管理等涉及聋哑儿康复训练的方方面面,她极其耐心细致地讲授、示范,终于使这家濒临瘫痪的康复中心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今年春季,她还两次赴革命老区江西南昌讲学,为开拓该地区的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康复工作送去了“及时雨”,受到同行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名人季艳的两个愿望

季艳的名字这两年已通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飞向全国各地,苏州市、江苏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等一顶顶桂冠将她罩上了一层层光环。但名誉对季艳来说却是更沉重的压力,这意味着季艳和她的同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

辛苦工作带来了一个问题:老师不肯来。康复中心现有60名学生,按照标准,中心需要配置20个老师,但康复中心只留到了16位老师。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季艳的愿望。

校舍是季艳姐妹借债造的两幢小别墅,60名学员聚在一起显得有些拥挤,这也是康复中心的最大招生人数了。现在每月都有全国各地聋哑儿童要到康复中心来接受学习,由于容量有限,康复中心送走了一个康复孩子后才能再接纳一个孩子。季艳希望有更大的校舍来容纳越来越多的慕名而来的聋哑儿童,让更多的孩子获得康复。(苏州市妇联)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