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铁凝:还是那双黑眼睛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2 月25 日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  1983年,我初识铁凝。她因《哦,香雪》获全国短篇小说奖,我因《还是那双眼睛》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我们一同在北京领奖,她在我的笔记本上的留言是:“感谢生活的馈赠”。

那一年,她25岁,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让人忘不了的是她那双黑眼睛,她很少讲话,静静地听别人讲,两只大眼睛像是两扇窗户,贪婪地吸收着一切。

她的作品让人有一种天籁之感,我甚至感觉她就是冬日小站上那个追赶火车的纯情农村少女香雪。

2  两年后,又是一届全国三项优秀文学发奖会,在南京,我又见到了铁凝。披肩长发,鹅黄色发卡,红色风衣,淡绿西装,还是那双黑眼睛,多了一些机警和灵活。天真和成熟融于一身。

铁凝像是明星被包围。因为,她是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及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双奖获得者。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又获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于是,来访者络绎不绝。

记得铁凝当时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包围我的人愈多,越喧闹时,我愈加感到空虚和惶惑,感到自己什么也没有。”我欣赏她的那种清醒。

3  16年后,我与铁凝谈起成熟女人的话题时,她说:“女人真正成熟的境界是:‘在穿越了悲伤、内心的不平静、诸多的麻烦之后,仍然能升起来一种对生活保持明亮的心境和善意,而且能具有母性的胸怀。我以为这样的境界是非常之高的,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纯真,是一种成熟之美。’”

事实上,铁凝在写作上也有此追求。她追求穿越了复杂之后的单纯,从单纯的少女时代写的纯真的香雪,到成熟即穿越了复杂之后的单纯,铁凝多部小说中那些清新隽永的人物,已在她心里培育了多年,成熟了,也就呼之欲出了。

4  铁凝的作品之所以充满灵气和悟性,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她喜欢收藏民间的物件,比如擀面杖等等。她有很独特的感受:“每一个擀面杖都有一个故事。其实它只是一块木头,被手磨过后,变成独特的形状。在擀面杖上有沉甸甸的女人的智慧,女人的力量,她维持生计的匠心,她的体温,她的温暖……就是这些东西很让人感动。”

她还喜欢收集民间的老锈锁,农民身上挎的那种鱼形小刀,因为“它们愉悦你的精神和心灵,觉得离土地更近些,离大智慧更近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铁凝回到家里,看到很凡俗的东西,就觉得精神特别踏实,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在她的血液中,也自然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她的作品里。

5  铁凝喜欢绘画,近乎痴迷。两年前,她居然出版了一本随笔《遥远的完美》,可谓图文并茂。她挑选中外绘画作品100余幅,不论名气大小,大致以年代为序,随意编排。她以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带领读者在世界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园林中浏览观光,用她的话说就是“在绘画和画家中间走来走去,心里充满感激”。我相信作者的艺术家的气质、天赋和艺术敏感是与多年来对艺术的悉心探索是分不开的。铁凝的不少文学创作灵感来自于绘画的撞击,小说《麦秸垛》、《孕妇和牛》、《午后悬崖》及《大浴女》都像是一幅幅油画。

6  她对农村生活有一种情结,因为她在少年时代为了写作,17岁放弃了被部队录取文艺兵的机遇走向农村。4年博野县农村插队生活,成为她创作生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前,她还到河北西部的一个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可以说是插队生活的延续。在那里,她写出了《对面》、《孕妇和牛》等作品。铁凝并不把这理解为“体验生活”,用她的话说“自己只是换了地方生活而已。去体会异己的小悲欢,关注人的命运,对于自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积累,增强思维的厚度。”也难怪她的“小说长廊”中农村题材甚多,包括最近推出的新作长篇小说《笨花》。

7  这部40多万字的《笨花》,讲述的是清末民初到上世纪50年代风云变幻的几十年里,一个冀中平原名叫“笨花”的乡村中,几代人的生活。铁凝塑造了九十多个不同的人物,而其中又以向家三代人的命运贯穿全书。她关注的是大历史下的世俗生活。

铁凝表示,虽然“笨花”看起来是一个很闭塞的地方,可是在这个闭塞的环境里,人心却都保有一种乡村朴素的智能,以及一种他们所遵循的道德秩序。在《笨花》中她想表达的就是这些看起来世俗、但实际上却是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我就是希望寻找一种准确的、简朴的、温润的、结实的方式来写出世俗中人情的美,世俗生活中生活的具体意趣。也就是希望写出世俗烟火中的精神空间。”

8  和铁凝的接触,一如读铁凝的作品,都给人留下了温存的记忆。她的家很美,从窗帘、餐具、门上浮雕、小挂件到整个结构布局,都可以看出主人的精心选择。坐在这里和主人交谈,使你感到温馨亲切,感到主人既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铁凝选集》的大海报贴在墙上,是房间里一道独特的风景,令人想起女作家池莉的话:女人不同于男人,就是能欣赏自己的美。女人是美丽的。铁凝的名言是:只有丑陋的心灵,没有丑陋的女人。

9  她过去只是一个聪明机警的小姑娘,后来成了“铁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今天的铁凝,还是那双黑眼睛,却多了几分对社会生活深刻的洞察力。铁凝温婉、从容、得体,沉静而不张扬,坦然而大方,从内到外散发着成熟知识女性和谐美的气质,那是经过人生历练后的一种善解人意的坦然。

铁凝的聪慧不仅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她在河北省作家协会和文联人缘很好,很有包容性。她为大家办了不少好事,诸如在她的奔走呼号下建了一所河北省文学馆,召开了“青创会”,推出了文学新人,凝聚了人心,均可圈可点。

说实在的,我不大习惯她的“官称”,更愿意叫她铁凝。不管她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我心目中,她永远是23年前那个黑眼睛的女孩。

铁凝小传

铁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作家协会主席,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如今,以《哦,香雪》、《玫瑰门》、《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等短、中、长篇小说而为文学界所瞩目,作品的影响力使她成为当代文坛的大家,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 (孟晓云)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