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十一五”开局第一年 听听河南新野农民话热点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1 月16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河南省新野县纪委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服务三农,保驾护航。聘请了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百多名组成调查组深入200多个行政村上千户农民家中,倾听农民反映的热点话题,并予以归纳。

关于乡镇改革。在城郊乡张营村一组的村头饭场,农民议论的话题是乡镇机构改革。青年农民张培说:“听说咱们乡分流超编人员达100多人,这些人有文化、懂政策,我打算聘请3个到俺木器加工厂当财会、管理人员。”绰号“庄家筋”的齐发平接过话茬,“俺在白河滩承包了100多亩果园正缺少林果管理员,俺把聘书送到了乡林果站、农技站的小赵、小刘10名技术员手里,昨天他们便来俺这里二次上岗啦……”老党员周老槐面对4位人大代表说:“乡镇机构改革是为了巩固免交农业税后的成果,经是好经,戏是好戏,咱农民可不能眼看着下岗的人员没饭吃而不管不问,俺农民应拉他们一把,让他们二次就业,使展才华呀!”

关于礼上往来。来到花陂村里转一转,农民们对相互礼上往来道出了几多苦衷。名曰乡间小秀才的吴小光诙谐陈词:“天上星星数不清,农村礼节数不完。孩子儿出生有‘满月礼’、‘剃毛头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见面礼’、‘订婚礼’、‘结婚礼’;此外,还有‘生日礼’、‘节日礼’、‘祝寿礼’、‘丧事礼’、‘建房礼’、‘乔迁礼’、‘升学礼’、‘参军礼’。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农户购买了一台拖拉机,或耕牛生下一头小牛犊,亲友也要出礼贺喜……随着礼节的名目与日俱增,礼额也在逐步升级。一般农户每年出礼都在20次左右,有的礼金竞占去全年收入的70%。如果把十多年的礼金累计起来,也许可盖一座小楼。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这一传统美德理当继成。然而,凡事都必须有度,超过了一定的界线,就会走向反面,成为祸害。礼满必为患。作为农民,一方面望礼兴叹,另一方面又在无节制地出礼、受礼。这种自相矛盾的心态,究其产生原因,除了是受‘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的封建礼教思想影响外,恐怕还与时下的‘吃喝风’、‘攀比风’以及‘穷大方’等倾向有不解之缘。迫于周围压力,追风流俗,硬着头皮不得已为之,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身为县政协委员的花陂村青年妇女陈雪珍搭上了话茬说:“民间流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谚语,是很值得咱们深思的。如今在乡村‘礼多如牛毛’的情况下,各级党组织有必要深入广泛地对乡民进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礼仪观念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诸如礼仪电报、电话贺喜、明信片祝辞、电视点歌以及放场电影热闹一番的这类‘花钱不多,开心取乐,主喜客悦’的做法,很值得推广。作为农民兄弟也当自觉醒悟,自我减负,大胆地从人情网中解脱出来,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加快步伐奔小康中去。这样,乡民之间的交往就会趋于轻松、愉快、富有情调,社会文明程度就会越来越高。

关于农村技术员。白河岸边吕庄村有十几个农民围在一起讨论技术员的事,听说人大代表来走访,便凑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俺村请的技术员,天天就在园子里转,东家菜苗有了病,处方两张保平安,西家菜苗脱了肥,小手扶送肥棚里边……手把手传技术,老老少少笑开颜。”当我来到某村,听到的则是农民你一言他一语地牢骚:“村里来个技术员,月工资600元,吃吃喝喝不干事,三天两头不见面,今年混走几千元,开春赶他快走远……”

关于农民增收。农民们大多数已经意识到,增加农业收入的关键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初见成效的农民则信心更足。袁庄村姚玉年原来房子在村里是最破旧的,但是去年靠日光温室、轻质骨架大棚种西芹、西葫芦等“洋菜”,5亩地收入4.2万元,过春节住楼房心里真舒坦。新甸铺村郭正杰离开土地办起了5万只养鸡场、辐射带动百个农户发鸡财。农民说:“俺认为已经看准的门路,心中有数,甘愿发展。俺最讨厌乡里、村里过多干预,强迫俺种这种那,像个紧箍咒,束缚手脚。领导为了出政绩,剥夺俺经营自主权的做法,真让俺这修地球的难以接受……”

关于农妇打工。眼下,农民外出打工的,大多是男青年和未婚女青年,假若农村姑娘当上了媳妇,便有众多因素受到遏制不能外出打工。每隔二个月村委强迫寄回一张孕检证明,假若在20天之内寄不来孕检证明,家人就不能过安生日子,乡干找、村干找,三天二头催,若超过了上交时间就要对家里人执行罚款,假若不寄孕检证明,家里人遭罚款的数额就会加大到几百元。被走访的20多名打工归来的年轻妇女透露,有时为了孕检,需要跑10几个医疗孕检点(单位),办理一份孕检证明占有10多天打工时间……每一年还要回家参加一次全面检查,年年探家,把钱花到了车费上;若不回,上交给乡计生管理站的千元押金就会泡汤。希望您们这些人大代表替俺打工妇女呼吁,看是否有什么好办法,减少俺打工的诸多麻烦。

关于农村娱乐。在赵庙、东高营等十几个偏远乡村走访中,人大代表们看到“斗地主”、“打麻将”、“推排九”、“执彀子”的小玩艺儿,虽然一毛二毛或三五分钱的小耍,算不上赌博,但却是农村最盛兴的文化娱乐活动。刘湾村里年过70的刘老汉叹息着说:“俺村每逢过年耍狮子、撑旱船、高抬故事、打鼓书……从小年玩到‘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如今每逢过年冷冰冰,一没戏看二没啥好玩的,只能用这些小耍消磨时间……”随行的一名农民身份的县人大代表叹息着插言:“哎,过去村村有文化娱乐中心或文化室,每逢过年过节有组织地开展活动;现在集体没资金,养活不起民间艺人,也无法组织开展活动,所以民间传统文艺越来越淡漠了。”

关于隐形负担。走村串户,农民们称颂多多的是: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购农机具奖励补贴、购优良种子补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农村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是三皇五帝到如今从来没有过的重金惠农之举。但让农民隐隐作痛的是乡村干部登门征收水费、蓄禽防疫费,这些是不是合理收费,恳请人大代表们反映反映,给俺农民一个公证的说法。

关于建设新农村。“以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工作的中心。对此村干部们感触颇多,被河南省委命名为“五个好党支部”的李湖村总支书记李秀臣说:“几十年来,农村建设主要靠农民投资,现在建设新农村我们渴望国家来投资,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城乡差别。那么国家需要投入多少钱呢?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的调查,按一定标准进行道路、电力、饮水、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建设,国家需要对每个农民投资1700元到4900元,这仅仅是基础设施投资,还不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投资。

村主任任风哲接过话茬,“我最近从河南日报上看到有篇文章,说是中央财政对农村建设欠帐太多,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不仅对农村投资很少,还以农业税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为城市和工业提供大量资金。城乡差别不仅表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上,更表现在收入水平上:197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为2:5.1。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比例进一步扩大,200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例为4:1,若加上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补贴,则为5:1~6:1。难怪瑞士驻华大使回国后描述中国的印象时说,中国的城市跟欧州差不多,农村跟非州差不多。且不跟欧州的农村比,就跟中等发达的韩国的农村比,悬殊也是明显的。韩国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将财政收入的10%投向农村,带动了农村的发展,2004年,韩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达到1:0.94。富裕的韩国农民因而有能力自费到香港大闹WTO,以阻止欧美补贴农产品,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农产品的销售。2005年,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中国经济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建设新农村将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的时代已经到来。

任风哲话音刚刚落地,一位身位县级干部的人大代表乐呵呵地说,建设新农村,县委、县政府最欢迎,只要上边给钱,还能不会建吗?其实呀,除了上边给钱,自己也是能挤出一些的。比如,进行公车改革,一年能省出多少钱?电视上报道,南方的一个县进行公车改革,一年省出1000万元。再比如,50岁出头的科级干部退居二线后都成了闲人,然后再招公务员,又增加了多少工资费用?在县级财政不能根本好转的情况下,那就为建设新农村而节支吧!当然,根本的办法还是发展经济。

听了这位县领导的见解,李湖村几位返乡度假的大学生,在接受走访座谈时,作了建议性的发言,“建设新农村,需要各级财政尽最大努力去投资,而且多多益善,但不能像上世纪90年代搞‘普九’那样让农民出钱。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的另一项调查表明,有68%的农民表示,只要自己不出钱就支持新农村建设。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靠政府投资,这是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所决定的。”

新野县纪委根据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县委、政府、人大、政协上交了一份反映民情民意的调查报告,为四大家领导制定“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的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讯员 齐国强 刘 冉)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