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商品在战后伊拉克更具竞争力

    法国《欧洲日报》4月24日文章题:伊拉克商人抵华采购小商品副题:义乌等地商品利润高,战后更有竞争性。

    浙江省义务县的小商品市场一直是外国批发客商的最爱,一位伊拉克商人表示,在美伊开战前,从义务出口到伊拉克的商品至少可以赚30%-50%的利润。预料战后义务的商品将更有竞争性。

    一位正在义务采办物品地伊拉克商人在接受上海《解放日报》采访时表示,他们最后一批生意成交在开战前最后一天的3月19日。当时交了双倍关税,才让几千台中国制造的手秤、磅秤、电子秤运进伊拉克。

    这位商人表示,在美伊开战前,他每个礼拜运送两万美元的商品到伊拉克,至少有50%的利润。

    另一位商人伊斯马义说,中国商品实在是太便宜了,伊拉克市场上90%的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尤其生活用品占的比例更大。美国、日本的电器商品虽然在品质上有优势,但是加上政治、价格等因素,就很难在伊拉克市场上站得住脚。

    他举例说,美伊战前伊拉克人民能够接受54厘米屏幕电视的价格在200美元左右,这样的机型在义务可以找到更低的价格,而其他国家做不到。

    伊拉克商人里扎表示,到义务采购的伊拉克商人,有的做电子五金,有的做鞋帽衣物,有的做家居小装饰,有的做文具,很少有重复的。就算是重复的,改装个门面就行了,反正到了伊拉克都是市场。

    据悉,在义务的商品中,女鞋、女士背包、男士手表、儿童玩具在伊拉克都很受欢迎,像猫眼石、中国茶因为在伊拉克太稀少,更是高价商品。

    当然,伊拉克商人不只在义务采购,他们还在温州买皮鞋。至于销售渠道则是由宁波、上海、温州通过海运方式到中转站迪拜,再分别以水陆两条路行进,或走高速路经约旦到伊拉克,或走海运到乌姆盖斯尔。路运比较快,海运关税低。

    这些伊拉克商人指出,战前的伊拉克什么都缺,货物只要能到伊拉克境内都能卖光,尤其是生活用品。现在战后百废待兴,市场之大可想而知。衣服、鞋帽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更是普通人的生活需求。

    至于战后的利润有多大,一名商人表示,战前像钮扣、螺丝这样的小东西因为运输方便,利润能达到300%;电视、电脑等大件物品,利润就少一点,,但最低也能有50%地利润。战后的情况虽然不明朗,相信同一件商品能买到更高地的价格。

    伊拉克商人卡西姆表示,现在“石油换食品”计划提供的都是生活必需品,以确保伊拉克人民饿不死,但其它的需求政府就无法填补。所以在义务的伊拉克商人所采购的,正是和这些基本必需品错开的生活用品。

    ——参考消息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