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经济评论:在大水到来之前

    香港《远东经济评论》周刊4月24日一期文章 题:在大水到来之前

    原文提要 今年下半年,三峡大坝将逐步蓄水至135米高,形成一个宽阔的大湖,它将把数千年的历史遗迹淹没在水下。对考古学家而言,抢救古迹现在成了与时间赛跑。

    王军(音)工作时几乎顾不上休息。这位30岁的考古学家站在三峡大坝以西约400公里的一处旷野里,他将目光从长江弯曲处缓缓流淌着的棕色水面收回,转向一座未开掘的墓地,这里散落着汉朝的陶制猪和陶制鸡,还有1900年前的蛋状物和十多枚已氧化的铜钱。他说:“三峡地区大概有100多万个这样的遗址,不幸的是,我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资金把它们都挖掘出来。”

    对在三峡地区致力于抢救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古迹的王军们而言,时间已经不够用了。王军和他带领的大约20名工人将不得不在5月1日前完成工作。6月,大坝将完成截流围堰,到今年年底,王军脚下的这片土地将被大水淹没。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时,这里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它从湖北宜昌一直延伸到重庆市,全程长达580公里。

    王军不知道还将损失什么。作为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6000多年以来一直是贸易和旅游的渠道。中国人常常把黄河说成是他们文明的摇篮,但对王军来说,长江同样重要。他一边用手指拨弄着被时间侵蚀成碎片的陶器,一边幽幽地说:“黄河和长江都承载着我们的历史。”四川大学考古学家罗二胡(音)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三峡周边是区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核心地带,我们的部分文化遗产将被大水淹没,这将使我们更难理解我们来自哪里。”

    为了保护峡区的一些遗址,政府曾在1994年成立一个专家小组,为挖掘和保护历史遗迹制订计划,但是,据该小组成员、北京大学考古学家孙华(音)说,工人们没有挖掘出多少他希望发现的古迹。他说:“问题是留在地下的文物,我们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

    据国家媒体报道,北京拨款1.2亿美元用于拯救三峡地区的文物古迹。这笔钱用在了类似涪陵市正在修建的白鹤梁保护工程上。在过去2个月里,涪陵的工人每天24小时都在修建堤坝,以保护涪陵城北长江江心西侧的这段长220米的天然石梁。从唐朝以来,沿岸群众在这里记录汛期水位,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赋,留下了大量的题刻。白鹤染上最早雕刻的两条鱼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当水位深到可以出船航行时,鱼的眼睛就会张开。

    ——参考消息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