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千秋桥:最后的上海游

    英国《卫报》2003年4月15日文章:再见了千秋桥(作者:约翰·基廷斯/John Gittings)

    《卫报》记者约翰·基廷斯已经在中国上海工作了五年,他即将离开上海回到英国。在上海生活行将结束之际,他离开市区游览了上海的一些近郊区县。以下是他最后一次上海之游的经历。

    据近日的《上海日报》报道,上海人在五一劳动节假期“选择短途旅行”,以避免在拥挤的火车站或者密闭的机舱里感染上目前较严重的流行疾病。

    所以上海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城市,寻找新的旅游景点,丰富自己的节日生活。

    上海市的旅游汽车站位于城市南端足球场的附近,营运效率一直很高。而在即将到来的假日,从这里发出的班车数量将从150辆猛增到400辆。也就是说在那几天乘汽车出行的人数要超过平时一倍还要多。

    对于我们这些西方人来说乘汽车进行短途旅行同样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去一些以前从未到过的地方,经历一些不一样的旅行体验。

    于是我们游览了新场镇,那是大上海最后的水乡村落。几年之后那里将作为旅游区对外开放。其实新场已经部分对旅游者开放了:那里的1万3千居民在桥上来来往往,正常的生活着,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出入于那里的小巷,看当地浑朴的居民从井里打水。与几十年前相比,那里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

    所谓“开放”是指对当地进行一些改造,使它适合旅游。改造的措施包括禁止在巷子里骑自行车,修建污水排水系统,保证当地的交通安全和卫生状况。上海附近江苏和浙江省的水乡都已经完成了这样的改造。著名的水乡旅游地每年要接待100万游客。

    新场镇一度是上海浦东的郊区,那里一直还未建造过钢筋水泥结构的别墅、没有合资工厂、没有路边的卡拉OK歌厅也没有出售纪念品的商店。它依然是天然的。

    游2路公共汽车经过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把我们送到了新场镇。宛如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这里的一切都与现代化的大上海不一样。我们徜徉在窄窄的小巷里,两边是木质的阁楼。二楼的窗边,棉被在懒洋洋的享受着阳光。一对老夫妇坐在木凳上用剪刀和纸创造着精美艺术品。一只花猫坐在一堆砖块上打着哈欠。

    我们信步来到一座拱桥前。拱桥的每边都正好是十二级台阶。有人友好的告诉我们:“新场镇原先是一个盐村,这里有十三座像这样的拱桥。建造拱桥是为了运盐的船可以从下面通过。现在只剩这座桥了。据说这座桥已经建造了一千年了,所以叫做‘千秋桥’。”

    镇里的主要街道只有大概一英里长。我们走了一会便到了县城的南门。城门很窄,只够两辆人力三轮并排通过。在城门的一侧,一些商店里摆放着各种杂货。商店用的都是木板门,让人一时分不清这里是不是还停留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

    有一间商店显得特别抢眼,它的店面里摆放着色彩华丽的景泰蓝碗和痰盂、陶制的锅、竹篾编织的的彩色地毯等等。

    旁边,一间小小的店面前很多居民提着暖壶排起了长队。原来店里的铜壶为这些居民供应开水。

    一个骑自行车经过的人热心的停了下来,为我们指路。他姓沈,很乐意带我们游览小镇。他带着我们穿过路边的小道来到了穿过小镇的河边。河边种植着很多香樟树,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看那些基石,”沈先生指着河沿上水线位置的花岗岩石头骄傲的说,“它们是明代建造的,在这里已经350年以上了,从来没有被移动过。”

    小河前面的建筑是清朝晚期建造的。经过漫长的时光,这些建筑被分成了很多很多的小屋子。只有仔细观察拱形的屋顶才能分清这些小间。

    “以前人们这样形容这里:”沈先生说,“先有街道,再有家,再有水和上面的桥,这些最终组成了水乡园林。但是现在,这座园林正在逐渐消失。”

    在新场镇的最南端有两棵银杏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在中国,古老的银杏树往往是和寺庙一起出现的。这里原先也有一座寺庙,但是早已毁坏了。现在,这里重新修建了一座寺庙。虽然比以前的小一点,却依然香火鼎盛。据说这座寺庙将被用于祈求国家富强、世界和平,祈求结束所有的战争和灾难。

    在小小的县城里这个祈祷显得如此美好。的确,这里的居民以他们的友善著称。

    新场镇离浦东国际机场只有几英里的距离。它能够按照旧日的风貌保留下来实在是有些神奇。而在被“开放”之后会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上个星期天,我们去了另一个地方——上海北部的共青森林公园。那是一个上海人常去的休闲公园。搭乘游8路公共汽车就可以直接到达共青森林公园。今天的共青森林公园是一片开阔森林绿地,而在1956年以前这里只是一片河边的滩涂地,通过上海人,特别是共青团员的努力最终建成了公园。它的名字看上去很正式,基本上和无名烈士纪念碑属于一类,但事实上它非常优美休闲。这个公园有大片的林地,空气清新宜人,湖上波光粼粼,有人在划船,正是人们希望的悠闲生活。

    据说,江泽民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也曾经在共青森林公园里种植过树木。

    在蜿蜒的湖岸上,杨柳、夹竹桃和松树随风轻舞。这里不再有城市的喧闹,不再有商业的繁华,有的只是宁静和安适。

    在湖的旁边是一大片草地,人们可以在草地上野餐或者游戏。一些学生们正在做游戏,用很多彩旗和气球作为攻城掠地的标志,大概是模拟三国的战役。三国是中国经典的古代历史传说,大略相当于我们亚瑟王或者查理曼大帝的传说。

    在公园里有很多人在放风筝,骑马的也很多。年轻的情侣们一起骑双人自行车、老人们带着小孙子小孙女游玩,给他们买冰淇淋。很多人在玩足球、排球等等。还有人在草地上野餐(这里不禁止人们坐在草地上)。所有的一切都那样恬适。

    在21世纪的上海,在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宁静的、放松的,可以让人们好好享受生活。也许在上海旅游是告别上海的很好方式。

    我这个月即将回到英国。我从1998年开始在香港和上海为《卫报》工作,在中国生活了五年。

    中国网2003年4月24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