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50


亲历西藏

china.org.cn

   记者用相机记录西藏

    内地摄影记者走遍西藏,采访故事惊险曲折……

    (一)

    

    听圈内人介绍,内地记者采访西藏,最有发言权的,当数成卫东,在民族画报社,我们见到了这位忙碌的摄影记者。

    成为东,自1987年起,先后16次进藏采访,历时13年,先后采访了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公路,西藏7个地区74个县,他走了70个县,在藏累计时间近千天。对西藏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尤其是生态环保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独家报道。

    谈起西藏,说起登珠穆朗玛雪峰,成卫东的经历可谓坎坷,他先后6次与珠峰接触,其中两次因车辆原因,在定日遥望珠峰峰顶,两次因天气原因只能近看,最后两次,他才真正走进了珠峰。谈起1999年的珠峰之行,成卫东依然有些激动。

    成卫东:走进去就不一样,走进去,门一打开,世界是非常精彩,这就是珠峰下面的那些小村庄,这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5200米的高度。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珠穆朗玛峰,几亿年前,是古提斯海的一部分,我收藏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东西,你们看这件大石头,一旦打开,你们看,是个古生物化石,严丝合缝,当时,让我感到很重,我背回来,我的行李超重了很多,但非常值得。

    这位摄影记者为拍珠峰,曾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一天没吃食物,可谓饥寒交迫,即使这样,下山时,他还把沿路的矿泉水瓶、塑料袋及一次性塑料氧气瓶捡起来,带下山,只为珠峰的圣洁,只为珠峰的环境。

    沿珠峰而下,山下的樟木沟,是后藏地区海拔最低,气候最温暖的地区,它以1776的最低海拔与8848米高的最高峰上下呼应,在这儿,成卫东又以他的职业敏感,抓拍了大量的图片,来丰富人们对珠峰的全方位了解。

    拍珠峰,成卫东品尝到高原的缺氧和寒冷,那么,拍野生动物又会怎样呢?

    (二)

    了解、接近、拍摄野生动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解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习性,他先后两进藏北无人区,三去亚东,四进樟木。

    拍藏羚羊,成卫东吃了不少苦头,野生动物嗅觉灵敏,贴近他们,只能卧倒,匍匐前进。海拔将近5000米的无人区,拿着相机匍匐前进,难度可想而知。

    成卫东:好在我当过兵,把相机拿着跟枪一样,人不能咳嗽,不能讲话。人越是呼吸困难,嗓子越是痒,越想咳嗽,在这个时候千万要控制自己,有时无奈,怎么办,用自己的胳膊堵住自己的嘴,那就这样。

    不难发现,成卫东拍的野生动物都是远处拍的大全景,被拍动物悠然自在。如果这时他开车追赶,完全能获得动物奔跑的近景甚至特写。

    成卫东:藏羚羊跑起来在青藏高原众多野生动物中,飞跑速度可以说是最快的,每小时60到80公里的速度,如果你为了近距离拍摄,这时,你不注意,开车去追,那狂奔的藏羚羊成百上千地奔跑,很有可能很多小的藏羚羊就死在母腹当中。

    平时坐在那感觉到呼吸困难,缺氧,感觉到难受,但当发现了藏羚羊,你的精力都会投入到那,这时候,什么高山反应,缺氧,呼吸困难,统统被忘得一干二净,真的,那场面是非常壮观的。

    我们拍摄野生动物是为了让人们更了解藏羚羊,爱护它,保护它。

    去藏北无人区寻找藏羚羊,经常与其它野生动物相遇。

    成卫东:当我们发现这只雄性牦野牛时,跟我一起有个摄像师,哎,发现了,停车,把三角架拿下来,把机器支上。还没支上机,就看野牦牛在什么时候尾巴摇起来,如果它两个前蹄刨地,坏菜了,快跑,结果,他们那个架子机器还没有架上,一看窜过来了,扔下架子,钻到车上就跑了。

    藏羚羊、藏野驴和野牦牛,都是这些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每次谈起这一话题,成卫东都很陶醉,如同回忆过去的老友一般。在初步了解、拍摄西藏野生动物之后,成卫东又将镜头聚焦西藏人。

     (三)

    说起西藏人的纯朴,提到墨脱的采访,性格外向的成卫东一脸的严肃。

    1999年,成卫东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时,采访了墨脱县。在过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溜索时,已由副县长护航的成卫东心里还是打起了小鼓。

    成卫东:反正我看到100多米深的滔滔江水翻滚而过,大溜索加上延长,将近200米,我一句话都说不上来,心里不是滋味,当时我就跟人家县长说,县长啊,我个儿最大,我最沉,你给我绑结实点行不行?最后县长给我绑了3根绳子,勒得我喘不上气来,人家给我们每个人身底下拴根大绳子,有十几米长,拴个大石头,顺着拽呀拽呀,下到一定坡度,一松手,我两只手死死抓住绳子,两个耳朵翁的一声,开始往下滑,好在快过江时,有一个大弧度,那边民工早就过去了,我身下的一根大摆绳,民工用钩子啪地一钩,就像拉纤夫一样,把我拉上去了。

    在这个不通公路,不通邮电的县城,成卫东拍下了这张照片,这是我国公路史上,通车时间最短的公路的牺牲品——汽车残骸,这两辆汽车再也没有走出过墨脱。

    成卫东:当我们离开墨脱的时候,墨脱县领导送给我一样礼物,这件礼物真的让我终生难忘,这就是那件礼物,石锅,县领导讲,成记者,把它带回去吧,带回北京,每当你看到这个石锅和这把乌木做的筷子的时候,你就不会忘记我们墨脱。

    成卫东把石锅带回了北京,把祝愿留在了墨脱,时常的回忆又将两者联在了一起。说到这儿,成卫东又向我们讲述了他和两位牧羊人的故事。

    1987年,成卫东随祖国边疆行采访团来到了西藏,当汽车开到绒布河,就抛锚在河中心,眼看着雪水往车里渗。

    成卫东:正在无奈,准备把相机器材往车顶上运的时候,不知从哪儿来了两个放羊的,他们挽着腿,主动帮我们运,运完之后,看到我们冻得都紫了,把这点酥油茶,青稞酒,全倒在碗里,递给我们,当时真的让我们感动的眼泪快下来了。

    也许,正是这样一件件小事,使得成卫东一次次聚焦西藏,一次次被西藏古老的文化熏陶,一次次被淳朴的民风所诱惑,现在,他与朋友聊天,常说西藏是他的第二故乡,说西藏对他的影响太大。

     《新华纵横》 2001年7月19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