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政策信息
权威论坛
国际热点
经贸动态
法制进程
文化在线
教育广场
科技长廊
军事纵横
域外评说
我看世界
华人社区
旅游天地
阅读空间
灵动莱茵河


    “莱茵”,在公元前4世纪居住在这里的克尔特人的语言中,是清澈明亮的意思。它全长1360公里,并不宽广,没有“大江东去”的雄浑气势。但却温柔秀丽,一路上静静地、自顾自地流着。对莱茵河的向往源自一个叫“罗蕾莱”的少女的传说。

    罗蕾莱:我为何如此哀伤

    汽车沿着公路盘山而上,一边是缓缓流淌的莱茵河水,另一边是建筑精美的别墅式民居。每一幢房子都各具特色,但却一样的精巧雅致。据说,这里的人们生活富足,却又没有大城市居民五花八门的娱乐方式,于是,闲暇的时间便用来自己动手,装饰房子。今天漆门窗,明天种花草,房子占地不大,却足见主人的生活情趣。小镇静悄悄地不见一个人,每幢房子的门都紧闭着,蒙蒙细雨中安静地像一个还没开始讲的童话。一路上,心里一直巴望着某一扇门能忽然打开,让我看看住在里面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罗蕾莱山崖高132米,山顶处有一块平石,相传罗蕾莱就是坐在这块石头上梳头唱歌的。在海涅的诗里,罗蕾莱用歌声蛊惑过路的水手,妖媚而神秘,充满了诗人的灵感和想象。而在她家乡人的嘴里,罗蕾莱更像一个邻家少女,红颜薄命。传说,罗蕾莱是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很不幸和一个富家子弟相爱了,但是地位悬殊使他们不可能在一起。每天的清晨和黄昏,罗蕾莱登上山崖的最高处,坐在这块石头上梳着金色的头发,唱着歌。希望爱人的游船从山崖下经过的时候,能看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歌。终于有一天,爱人的游船从山崖下驶过,罗蕾莱从山上一跃而下,将美丽的青春和无望的爱情一同埋进了莱茵河。从此,每逢清晨和黄昏,人们总能看到罗蕾莱坐在山崖上飘渺的身影,一边梳理着长长的头发,一边唱着歌,低回婉转,如泣如诉。  

    当地人显然对这个可怜的痴情女孩充满了同情,从80年代起,每隔两年这里就从当地20岁的女孩里选出一位美丽的金发女孩,作为新一任的“罗蕾莱”。听起来有点像选美大赛,参赛者需事先报名,再经过层层筛选。选出的女孩则作为文化使者,代表这一地区,频频出入于各种媒体和公共场合。于是,成为“罗蕾莱”就成了这里所有女孩共同的梦想。

    说来也巧,我们此行的导游小姐Sabrina就是上一届的“罗蕾莱小姐”。她告诉我们,如果站在山崖上呼唤一声,山间能发出12声回响,那是罗蕾莱在回应着我们。真有点像是德国的阿诗玛。这位今日的罗蕾莱,娇小美丽,眼睛里永远闪烁着快乐的光彩。就职于当地旅游局,有个爱她的男朋友,幸福和爱情就像握在手里的梳子那样实在。罗蕾莱凄婉的歌声“I don't know why I'm so sad”,只有隔着桓古的时空,永远地飘在诗人的诗句里,飘在莱茵河水气萦绕的上空了。 

    山中的古堡酒店

    早就听说,晚上要入住在罗蕾莱山崖对面山上一座古堡旁边的酒店里,与罗蕾莱山隔水相望。一条莱茵河并不宽广,但在这一地区,却没有一座桥连接两岸。要想过去,不管你是单枪匹马还是30多人的大客车,只要你不想游过去,就一律请君上船,载你渡河。

    安静的山谷,连渡船行驶起来都悄无声息,只有莱茵河水在脚下哗哗地流淌着。据说,这里每逢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所有的汽车都被禁止驶入山谷,为得是保护这里世外桃源般的一片安宁清净。

    上坡、上坡、又上坡。两边眼见得人迹罕至起来,丛林茂密而深远,一股清泉旁若无人地从山间流过。据说,山上野生着鹿、野兔和野鸡,也有人到山上狩猎,但买猎枪要有政府的许可证。终于,汽车把我们拉到了绿树环绕的Rheinfels酒店。

    4月多雨,本想在晚餐前多欣赏一下暮霭沉沉的莱茵河,结果一阵雨把我们堵回了餐厅。壁炉、音乐、香槟、葡萄酒,窗外烟雨蒙蒙的莱茵河和一顿真正的烛光晚餐。殷勤的服务小姐向我推荐一种葡萄酒,说它的名字叫“罗蕾莱的眼泪”,所采用的葡萄距罗蕾莱山崖只有几百米远。酒,淡淡的,微微有一点酸涩,眼泪嘛,更何况是为情而泣的红颜泪。

    半夜,忽然醒来,发现忘记拉窗帘,屋里洒落了一地月光。窗外隐约可见树影摇动,于是想起了徐志摩的《山中》:“庭院是一片静,听市谣围抱;织成一地松影——看当头月好!”我如今是真在山中了,对岸有罗蕾莱山崖,身边有莱茵河,“有月,有松,有更深的静”。

    葡萄美酒夜光杯

    “即使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今天我仍要种下我的葡萄树。”——马丁路德。

    虽然不知道这位宗教领袖种下葡萄树后,是否要接着酿葡萄酒,但是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到德国,不可不尝德国的葡萄酒。

    德国的葡萄大都种植于河谷地区,莱茵河沿岸首当其冲。据说在有些地区,只一侧的山坡上就至少种植了近150万棵葡萄。

    距罗蕾莱山谷不远的Bacharach小镇是远近闻名的葡萄酒中心。由于地理条件加上日光、湿度的因素,这里每座山所产的葡萄酒都各具特色。甚至同一座山,向阳和背阴不同山坡上所产的葡萄口味也不尽相同。到了美酒之乡,岂有不痛饮之理?于是一行人揣着一肚子酒虫,直奔Bacharach喝酒去也。

    Bacharach 地方不大,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德国着实算是一个古镇。小镇上清一色的石子路,夹在两边五颜六色、欧洲风情十足的尖顶建筑之间,曲折而悠远。所有的窗台上照例摆放着一盆盆花草,以红色黄色蓝色为主,叫不上名字,只觉得其中一种黄色的有点象旱地水仙。

    细雨纷飞,沾衣欲湿。走在幽深的小巷里,脚步声清晰可闻。偶尔碰到一两个当地的居民,也没有打伞,淋着雨,表情和脚步却悠然闲适。想起故乡的江南古镇,白墙栗瓦,清淡的象幅泼墨山水,而这里更舍得颜料,象幅油画,艳丽了许多。但是那种宁静高远的气质却是一样的。

    在一家露天酒吧坐下,主人端来一种叫“薏斯琳(Riesling)”的白葡萄酒请我们品尝。据说,葡萄酒的好坏不光在于年头长久,而且还要看那年的光照和降雨量如何。事隔多年,谁记得那年是大旱还是大涝。端起酒杯,喝了再说。起初嘴里有些水果般的甜味,继而可感受到上腭与舌尖之间微微地发酸。

    德国朋友见我喝得匆忙,生怕我咂磨不出葡萄酒的妙处,主动上前为我恶补德国酒文化。原来,这种薏斯琳葡萄生长于德国摩泽尔河和莱茵河流域,对生长条件要求很苛刻。在条件好的年份成酒已经十分困难,在条件不好的年份则根本不可能。采摘也有讲究:倘若采摘得晚,酒就会太甜;过早,又会使它失去自己甜酸适中的个性而一味的干爽。另外,摘的时候一定要手摘,这样才能保证亲手挑选到质量上乘的好葡萄。这种薏斯琳酒带有花的芬芳,酒精含量较低,味道清爽,能将食物的油腻清刷殆尽,最适合佐餐喝,在欧美颇具盛名。

    葡萄酒因产地和酒龄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颜色:白葡萄酒多为绿色、黄色或金黄色;红葡萄酒则是紫罗兰色、紫色或较深的颜色。观赏葡萄酒的颜色也是欧洲绅士们很风雅的一件事。

    首先是摆放酒杯的台布。暗色的台布会影响人们对葡萄酒颜色的感受,所以白色、玫瑰粉色或肉粉色台布比较合适。

    常见的酒杯有两种:较圆、胖墩墩的那种叫布根地杯;椭圆、似郁金香花蕾的叫波尔多杯。酒杯杯身应该薄,无色透明,不要有花纹,这样酒的颜色才能表现出来。喝的时候不要用手拿杯子,因为那样手会影响到酒温,而且也不便于欣赏酒的颜色。

    正确的喝法是这样的:

    在晶莹剔透的酒杯中,缓缓倒入葡萄酒,然后开始品酒。观色是第一步,为的是看清楚酒的颜色与挂杯程度。然后轻轻摇晃酒杯。荡杯是为了让氧气混入酒里,使酯、醚和乙醛释放出来,产生香气。最后,轻轻喝一口,用舌尖细细品味。总之,眼观酒色,鼻鉴酒香,舌享酒味是品酒的三步曲。

    德国老师的品酒课到一段落,停下来喝酒,也让我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我在一旁早已听傻,原本只是冲着酒来的,没想到今天是令狐冲碰到祖千秋了。

    余下的时间便用来走走停停。总会在不经意的转弯处发现露天小酒吧,而且同时提供面包、炖牛肉和只有在当地才能吃到的葡萄酒味冰激凌。于是乎,走一路,吃喝一路。每新到一处,就有新一种葡萄酒等我们品尝。热情的主人还会指着背后的山坡,证据确凿地说,我们这种酒就是这面山坡上的葡萄酿成的。

    

     摘自《时尚》2001年9月13日

    

相关新闻

参考文献
相关专题

相关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