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 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

抚远县的乌苏镇位于中国的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汇合处。这里是祖国大陆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又是著名的大马哈鱼之乡。但是,冬天的乌苏镇,镇上只有一户居民和驻守边防的解放军官兵。

抚远县城与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航道距离只有65公里。早在1904年,抚远就设有商号同俄国人进行贸易。1992年7月,中俄两国再度打开双边贸易的大门,恢复了间断多年的江海联运。

抚远土地肥沃,耕地分布极广,人均占有耕地30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多的地方。乌苏作为抚远境内一个偏僻的小镇,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浪漫的地方。

夏季,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小镇,乌苏因此又有“东方第一镇”的美誉。清朝初年,乌苏镇是乌苏里江的三大重镇之一,镇上有富源茂、仁中利等九大商号,并设有警察分所和税征分局。纷至沓来的朝鲜人和俄国人,曾使这座商业小镇热闹非凡、声名远播。1920年以后,连年的兵灾匪祸,迫使镇上居民远走他乡。各大商号曾经的辉煌,也如落花流水,烟消云散。

解放军的哨所,耸立在乌苏里江边。1984年8月,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曾为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每天清晨,当地平线上露出第一缕曙光,驻守这里的解放军战士就将五星红旗升起,将太阳的光辉迎进祖国大地。

由于乌苏镇远离县城,没有自来水供应,到了冬天,战士们每天到江上取水,都必须先凿开江面厚厚的冰层。这几年,哨所的生活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已经能看上有线电视,用上了磁卡电话。最近,电脑网络也开通了,战士们可以上网浏览世界各地的信息,又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冬天,是乌苏镇最寂静的季节。参差错落的民房,只有一个烟囱在冒着炊烟。这间房子的女主人叫时大娘,她和老伴是眼下乌苏镇唯一的一户常住居民,也是乌苏镇资格最老的居民。

时大妈说:“我们来的时候,这个新哨所还没有建立。我们在海青乡住了3年,搬到别的地方住了十几年,又搬到这里住了9年多,马上就10年了。”

乌苏镇是我国盛产大马哈鱼的渔场,随着冬天的来临,捕鱼人都逐渐离去,银白色的乌苏镇,除了哨所的战士,就只剩下时大娘老两口。

小镇上空置房子有的是,时大伯选了一间房,养了一头猪,还养了几只鸭子。时大娘说,明年把猪卖了,再捕一些鱼,生活就有着落了,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漫长的冬季,通常不会有游客前来游玩。时大娘和老伴每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异常平静地接受了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和寂寞。电视,是他们唯一可以张望外面世界的窗户。但是,由于吹向乌苏镇的江风太猛,电视讯号的稳定性常受干扰。很多时候,他们眼前的电视画面朦朦胧胧、若有若无。即使是这样,老两口也看得津津有味。

多年来,他们和哨所的战士相依为邻,彼此都把对方看作亲人。哨所的官兵会利用空闲时间过来帮大伯大娘干些粗重活,聊聊天。时大娘家里有了什么好吃的,也总是想着给哨所的娃娃们送去。

寒冬腊月,乌苏镇的气温多在-20℃左右,伴着如刀削的寒风,在室外活动时间长了,很容易冻伤。不过,由于屋里要靠烧柴火取暖,即使天气再冷,时大伯都要出去找柴火。幸好这里灌木丛很多,离他们家里500多米远就可以捡到干枯的树枝。

归根到底,时大娘老两口之所以要住在这个荒凉、孤独的乌苏镇,只是为了实现自己致富的梦想,他们希望在这里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再用自己的双手为将来打出一片新天地。(陈高龄)

人民网


难忘镜泊湖
[旅途]漠河梦圆北极村
[都市]哈尔滨冬季攻略
[旅途]天赐太阳岛(图)
[旅途]夜幕下的哈尔滨
[韵味]扎龙看鹤舞九天
[旅途]欣赏萧红故居
[韵味]牡丹江温柔逼人
中俄界湖--兴凯湖(图文)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