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将修建窑洞博物馆(图)

    据有关媒体报道,为抢救窑居、保护生态,中国最大的窑洞博物馆不日将在甘肃庆阳西峰开建。文中称,该项工程投资890万元、共修建2000孔现代窑洞,建成后将是中国最大的窑洞博物馆。昨天,记者联系到西峰旅游局局长,向他确认这一消息,他表示,他们的确准备从明年3月起修建多孔窑洞,让当地村民重返窑洞居住,节约耕地,保护生态。这些窑洞的用途是生态窑居示范区,建成后,将自然成为一个窑洞博物馆。

    1 当代村民大都放弃了窑洞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家寺村。1990年以前这是一个典型的窑居村落。但是现在到这里,只能看到窑洞被大量废弃、砖瓦房星罗棋布地盖在可耕种地带上。

    除毛腾旭和毛腾杰等四户外,毛家寺村300户村民选择了一种与他们的前辈完全不同的居住环境。

    毛腾旭是毛家寺小学的校长,今年快六十了,祖祖辈辈都住在窑洞里,自己也习惯了“冬暖夏凉”的窑居生活。一家老小都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把窑洞的土面用砖砌了一层,内墙用石灰粉刷了一遍,防潮。

    毛腾杰的孩子们都在平原上盖了砖瓦房,他和老伴还住在窑洞里。还有两户是他们的同宗兄弟,毛腾云和毛腾眷,他们没有搬出窑洞,除了习惯主要是经济上的原因。

    当地大多数村民认为“告别窑洞就是告别贫困,能在平原上建房就是走向富裕”,尤其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挣回的几个小钱全都积攒下来盖了房子。

    除了夏天热、冬天冷的缺点不如窑洞之外,其他方面,他们觉得房子比窑洞强多了。他们嫌窑洞阴暗、潮湿、不通风,出入不方便。很多农民在砖瓦房和庄稼地间修了小路,拉肥料、拉水、收割、储藏自然比原来住在窑洞里爬山下坡方便多了。

    2 大量平地建房占用耕地破坏生态

    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秘书长吕琦却很为此担忧。

    他向记者介绍,像毛家寺村这样整个村落从原先不可耕种的陡坡地带迁到平整的塬面上,占用大量肥沃耕地的现象在陇东并不少见。

    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一直以来都是在“边坡沟”地带挖洞,过着“冬暖夏凉”的窑居生活,“边坡沟”指的是边角地、山坡、沟壑等不可耕种地带。然而,农民纷纷“弃窑建房”,在缓坡、平原等可耕种地带建设新的宅院,用当地一位官员的话说“农民讲究风水,不好的地他们不会用来盖房子”。

    吕琦说,以前西峰一带的村庄建在不宜耕种的沟坡上,实行土地承包制以后,可耕种的土地都分到每家每户了,所以要盖新房,政府只能在各自的承包责任田范围批宅基地,而且除了建房,家家户户都要建围墙、修一条连接公路的农家路,这样造成了大面积的耕地被浪费了。据统计,近20年来,西峰共废弃窑居12万户,新建砖房占用耕地14.74万亩,肥沃的良田每年以6000多亩的速度减少。这对于本是粮食大县的西峰很不利。

    吕琦说,“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本来就薄弱,农民离开窑洞,窑洞风吹雨淋没人修缮,尤其在七八月份暴雨来临时,被废弃的窑洞一带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更恶化了。”

    农民改善居住环境如何与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西峰区政府一工作人员说,“这个问题曾让我们困惑不已,直到中国建筑学会生土建筑分会的专家们来到这里。”

    3 研究新式窑洞改掉老屋缺点

    自1980年开始一直研究窑洞等生土建筑的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军介绍,西峰区黄土层土质均匀,垂直结构良好,边坡沟地多,很适合发展新式窑居建筑。在“边坡沟”地带建新式的窑洞或改建弃窑,不占耕地,既改变了原有的阴暗、潮湿、不通风、不方便的弊病,又保留了以前“冬暖夏凉”的优点。新式窑洞里设有阳光间、自然“空调”,更现代化的还有卫生间、客厅等等。

    记者了解到,阳光间承担了窑洞的采光采暖作用,它向阳的一面用玻璃做成,里面还安放着反光镜,将采来的光线反射到其他的房间,“空调”也就是通风透气的设备,完全是自然的,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这些新式窑洞的造价并不高。”西峰区旅游局副局长张世玮说:“建一个有六间房(包括阳光间、自然空调)的窑洞才两三万元人民币,与在平原上盖砖瓦房的花费差不多。完全装修好,配上家具,一个两层的窑洞花费也就是6万元钱左右,比平原上便宜,又不占用耕地,不破坏生态环境。”

    4 修建现代窑洞让村民重返传统

    西峰区政府建议中国建筑学会以毛家寺村、小崆峒两处不同地形的村落为基地,建设不同模式的窑居示范区,副区长冯光敏说,“我们要为革新居住观念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样板。”他还表示,要把此项工作转化为政府行为,建筑模板建好了,就会吸引农民重返传统。

    记者获悉,生态窑居示范区预算花费890万元,由西安交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甘肃工业大学共同规划设计,明年3月份开始在小崆峒修建500孔现代窑洞,这批窑洞考虑用作宾馆,开发当地旅游业。效果好的话将继续毛家寺村的1000多孔弃窑改造。冯光敏表示,市政府希望以示范区为中心,辐射带动西峰周边5400多户群众,利用边沟和弃窑约2500余亩逐步建成生态环状居住带。

    西峰区旅游局副局长张世玮说,“以前是穷人住窑洞,现在是富人住窑洞。我们并没有刻意地搞一个窑洞博物馆,但生态窑居示范区将汇集砖窑、石窑、土坯窑和国外一些窑洞的形式,建成后自然就成了中国的窑洞博物馆。”(李湘荃)

    《北京青年报》2002年11月15日


中国最大窑洞博物馆将在甘肃西峰市开建
图文:甘肃·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组图:中国考古专家在甘肃发现秦始皇祖先坟墓
敦煌剪影(图文)
牧羊人发现地下画廊 魏晋墓葬群见天日(图文)
激发无限遐想“天外来石”惊现兰州 (图文)
每年5万人 “丝绸之路”吸引越来越多台湾游客
甘肃湾腰墩自然保护区将放养首批野马(图文)
中华民居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