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足怀旧瘾 顺德冒出一间“人民公社食堂”  

    “人民公社食堂”在我国销声匿迹40多年之后,近日却在顺德市大良区“复出”。不过,此时的“人民公社食堂”已不再是当年“吃饭不用钱”、男女老少排队打饭打菜的“大锅饭”模式,而是商家挖空心思揽客的“花招”。

    “向阳公社”时光倒流

    昨天,记者闻讯来到“人民公社食堂”,只见门前红旗飘扬,还悬着一只印着“人民公社”和红五角星的旧竹匾,“人民公社食堂”的鲜红招牌分外夺目。一进门,迎面是一幅巨型的忠字牌,朵朵向日葵朝着大红的“忠”字怒放,两旁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对联。

    记者看到,这家餐馆装修很是简陋,门窗都是粗糙的木板,屋顶用竹片铺成,十来张简陋的方桌子和板凳,这情景,还真有点像当年人民公社食堂的味道。

    为烘托历史气势,餐馆四壁还挂着玉米棒、大蒲扇、斗笠、鱼网等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件;悬着写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草帽和绿军包;墙上还贴有多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宣传画,还有一些发黄发旧的“社员劳动手册”和“向阳公社”的奖状等等。在就餐时间,餐馆几个老式喇叭一直播放着《红色娘子军》、《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四壁贴着毛主席语录,连服务员也戴着毛主席像章,挎着草绿的军包。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让人重新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

    “食堂”饭菜十分简朴

    

    “人民公社食堂”提供的饭菜十分简朴,青菜、排骨等家常菜不过10来种,每份菜也就三五元,这里最出名的排骨蒸饭一碗也才2.5元,简简单单几元钱就可以填饱肚皮。餐馆里还免费供应菜汤,堆放着玉米、花生等五谷杂粮,客人需要自己动手。服务员称,“人民公社食堂”提倡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人民公社食堂”的6个服务员都是三四十岁的下岗妇女。店主何某的姐姐何女士说,去年何某下岗后一时找不到活干,便想着开个餐馆,由于手头没有多少本钱装修,干脆开了这家简陋的“人民公社食堂”。店主何某是一个收藏迷,收藏了不少人民公社时期的物品,正好派上了用场,餐馆还从四周的农村收购了一些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物品。

    记者看到,在这里就餐的有普通的打工仔,也有写字楼的白领,男女老少来来往往的顾客还真不少。何女士告诉记者,一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经常会到这儿坐坐,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而年轻人则更多是出于好奇。”

    “文革”氛围惹争议

    对于这家餐馆以“大跃进”时期中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命名自己的店堂,这种“别开生面”促生意的做法,引起了市民的议论。

    记者在采访中,就有一些市民表示“感觉怪怪的”。住在附近的刘女士说她每次经过这里就会想起当年的苦涩,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说:“在许多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中,‘人民公社食堂’留下的回忆并不全是甜美的,商家用渲染‘人民公社食堂’氛围的方式来招徕生意,也不考虑考虑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的感受,是不是有点不妥?”有人表示:“‘人民公社食堂’已经被历史否定了,今天旧话重提,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但商家则多不以为然。旁边一家餐厅的老板就称:“这完全是商业行为,追求利润是商家永恒的主题,现在餐饮业现今竞争这么激烈,餐馆用标新立异来吸引顾客,没什么大惊小怪!”他说,相关法规中也并没有明令禁止不许使用此类名称的规定,前几年,深圳就出现了一家“知青”餐厅,在长沙、银川等地好像也有类似的饭店,商家此举不过是迎合了现代人怀旧的情怀。

    据了解,目前,我国《工商名称管理办法》对商家所使用的工商名称的规定不是很详细,对于大良“人民公社食堂”的名称,目前顺德工商部门尚未置可否。(林燕)

     《广州日报》2002年6月11日


中国内地首家李小龙纪念馆在广东顺德揭幕(图文)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