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杏花村  

    村以诗名。李白、杜牧、苏轼、岳飞……当年让众多诗人兴奋吟咏的杏花村,虽已物是人非,却还在安徽池州城西山野间默默地散发着杏花与醇酒的幽香,古村复建成了村里的热门话题。

    提起杏花村,人们不禁会联想起晚唐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如一幅格调清丽的江南风情画,野朴中透着真纯,令人生出无限遐思。杜牧笔下牧童那一遥指的“杏花村”,就是安徽省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曾有“天下第一诗村”之美誉。

    唐代池州又名池阳郡,自唐武德四年开始设州,池州府治秋浦县(今贵池区)。境内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九华山、齐山、秋浦河、百牙山等江南胜景引来众多名人诗家留连吟唱。大诗人李白留下《秋浦歌十七首》,苏轼曾作《清溪词》,司马光写过《齐山呈王士薇之》,岳飞有《池州翠微亭》……一篇篇佳作灿若珠玑,为池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夺目光彩。会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诗人杜牧由黄州迁任池州刺史,当了两年州官,留诗几十篇,《清明》就是他春游府邸杏花村时乘兴所写。

    古时杏花村位于贵池城西,山岗上杏花遍野,村子里酒垆如肆,尤以“黄公酒垆”著名。清《杏花村志》记之:“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树梢,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酒垆院里有一口‘黄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酿出的酒,为时人所争饮。”每当清明时节,春风醉雨,杏花盛开,小村“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其美景和繁荣可见一斑。

    “诗因景而灵秀,景因诗而名重”。杜牧一首《清明》诗,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楼把酒,吟诗作赋。据统计,池州有史可查的围绕杏花村歌咏的名人诗家就有300多位,写有700余篇诗作。“天下第一诗村”之说不胫而走。

    出了名的杏花村得以不断修建。至清代,方圆十余里,杏花浪漫,灿若烟霞,亭台楼榭,茅屋酒帘,有了铁佛禅寺、百浦荷风、栖云松月、杜坞渔歌等“杏花村十二景”。清代贵池人郎遂感其独特,潜心编撰《杏花村志》,被收入《四库全书》。以村建志,在我国绝无仅有,足见杏花村名声之大。世事更替,战乱频繁,杏花村古景渐渐面目全非,惟有那口黄公井自唐代留存至今,井水清澈如故,成为杏花村坎坷见证。

    复建杏花村成了现代池州人心头的一个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池历届政府做了大量基础考察论证工作。1987年,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杏花村,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1996年,贵池区(时贵池市)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贵池制定规划,准备逐步再现杏花村古朴风貌。2000年,企业家詹晓荣被杏花村的文化底蕴吸引,本着“保护千年古井,恢复杏村一景”的意愿,与贵池市(现为贵池区)政府签约,投资复建杏花村。一年多过去了,杏花村头造起了仿唐建筑杏花村商城和杏花村雅居,“黄公酒垆”前竖立了融皖南民居与晚唐建筑风格为一体的两层建筑,一座“牧童遥指”的雕像成为池州市标志性建筑。

    去年,池州撤地设市。新制定的池州城区总体规划,将城西定为“杏花村景区”,一个高水准的“杏花村景区总体建设规划”即将出台。今年,杏花村古井园区内的景点及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的“铁佛禅寺”将动工兴建。

    清明节刚刚过去,一个深藏于从小熟记《清明》诗的池州人心中的美丽小村之梦,正成为眼前真实的景色。张本健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2年04月12日


春风醉雨杏花村(图文)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