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在丽江古城自由着 浪漫着(图)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5 月10 日 | 文章来源:21CN

为着水傍街,街依水,顺水便知街河在的小巷,我又一次踏上去丽江古城的路。

走在摞满先人脚印的五彩石的四方街上,寻着古城流水的血脉,一个高原的姑苏,又一次拉开了我的记忆。我不知道是那位诗人吟过的:“江南有我许多的表妹,而我只能采其中的一朵。”我真的能采一朵吗?我真的只能采一朵么?丽江古城,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诗意的梦境之地,需要一颗颗温柔的心来观照,来感悟。

丽江大研古城,有着八百年风雨沧桑的历史,但却古朴宛然,四方街、彩石路、泉水网、鳞瓦屋、花天井……人天谐契源流远,古韵幽情总不泯,然而我却独爱古城彩石连接的深巷。

为着一种自由、浪漫、幸福,宁静、温馨、超拔尘世的缥渺感觉,我在一次住进了关义街忠义巷的“清沁”四合院,这是一幢木结构二层楼四合院,院子中央,是用各种不同颜色鹅卵石镶嵌的什么图案,组合得很美,很雅致。院子四周,种了不少的花卉植物,整座院子,清心悦目,情韵深婉。住在这样的四合院,房虽不宽大,但心胸则是宁静开阔的。特别是为尘世所累的人,更是需要如此,清心、温馨的人世温情。住在这里你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身心是自由的,心情是愉悦的。清晨或下午,沿着古城的彩石板路走着,走着,突然就醉了,醉醉地走出小巷,醉醉地走在石桥上,在四方街上看人,人是醉的;看桥,桥是醉的;看水,水是醉的;看古城,古城也是醉的。

夜晚上灯了,独自一人找一条五彩石把自己放下,不理小桥流水人家,醉眼朦胧里看漂过小河的莲花灯,想着每一个放灯人的美好企盼。这家家流泉,户户垂杨的古城都在醉着了……夜对于这座古城是喧闹的,明亮的,但对于古城的深巷却像个甜美的梦,宁静而悠远。我站在小巷的尽头,站在玉泉河的石桥上,看着脉脉的泉水,水是静的,心儿却是激动的。河中的流水会不时的在石桥边打个漩儿,相互招呼一声又自顾流走,我久久地注视着水面,波光在红灯笼的映衬下有些暖味,水中的倒影温暖却迷离,美丽却寂寞。一个人独守着这一河的灯,一河的人影,喧闹中有些迷离和忧伤。对于古城的历史,小巷的故事我知之甚少,只为着这样一种人世的宁静、温馨和超拔尘世的缥渺感觉,我迷恋了这小巷尽头石桥的夜色,因为只有在这里,我的生命才会亮起来,是的,我只是一盏灯,一盏摇曳在古城玉泉河旁的路灯。

丽江古城的每条水巷都有许多悠远的故事,水巷的水从黑龙潭源出,至玉龙桥(古称双桥)一分三岔,流为中河,西河、东河三股水系入城,形成帚状水网,养活着古城的万物。中河原属古老的自然水系,由此向东南穿城而过,沿今东大街,密土巷,七一街,至南门桥出城,将古城隔为东城区和西城区。西河是元朝至元年间兴修的人工河,这条人工河的修建纯属是享受自然的需要,当然今天看来它也完全失去原来的初衷。这是当时“茶罕章管民官”,纳西族首领阿良阿胡入住西城,从中河分引此河入其俯第。西河沿今新华街,四方街,光义街至木俯,先环流其俯第之东,南,西三面,再分流二脉,一从兴文巷东南出城,一从今新院巷,忠义巷南流出城。

东河是清代改土归流后兴修的人工河,雍正初年丽江改土归流,清朝委派的流官坐镇东城区,便又从中河分引此河为用,东河沿今新义街走,至小石桥一分为二,一股沿今五一街东流而去,一股经崇仁巷,文华巷南流,复转东南出城。

另外是泉井,它们多分布在三河之侧。著名的古泉井有密土巷的溢璨泉,七一街的八河井和石榴井,光碧巷的三眼井,白马龙潭三眼井,文明巷甘泽泉等,它们是古城的眼睛,古城因为有了它们,宛如巨砚般的古城倩丽了,民风纯朴了。

无论是河还是井,养育了纳西儿女,孕育了博大的纳西文明。进入城的玉泉河水,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河,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韵。纳西人不但利用水冲洗满街的污尘弃物,还用水调节了古城的气候。从这一点上说纳西人是最会利用水改善自然的民族之一。水文明在这里被绚染的淋漓尽致。

沿光义街向西,便是四方街,四方街的街道也是由大小体规整的五花石条铺成,光滑洁净。在街边选一条干净的五彩石条坐下,看着来来往往的红男绿女,这彷佛是都市一般,再看看略带沧桑的古巷,彷佛遥远的马蹄声又响起了。这是连南接北的茶马商道,从石板的凸凹斑驳足可透见其历史的沧桑,所以有人说,丽江古城的历史是随着马蹄走过来的历史,它的盛衰荣辱,悲壮、心酸、忧愁凝成了一部深沉的历史,它形成了千百年不变的尘封的记忆。在那个年代,马帮是陆上运输的主要方式。追寻着先人的遗迹,上溯千百年间,是辉煌的马帮时代,马帮在历史上的贡献不可磨灭。只不过辉煌的悲壮的历史,都已融入了这条古道,又被日精月华铸为丰碑。如今马铃声已逝远了,古道的文明已成为了一种茶马文化永远留在久远的记忆中。

坐在街边继续听阿公讲茶马古道的故事,听阿婆诉辛酸的往事。我在想时光不会因谁而停留,阿公、阿婆的故事不断的上演。在小巷的深处,男孩第一次吻了女孩,对她说永远,目光深情而坚定。相守一世的爱人依旧携手,在古老的戏文里幸福地徘徊,蹒跚学步的孩子变成了壮壮的少年,然后赶着他的马帮远走他乡,回来时已是鬓染秋霜……

原以为太多的聚散离合会冲淡心里的思念,可是我却不断地问自己,你还在那个驿站,什么时候能回来?小巷的灯早已为你点亮,可你却为很多说不明,道不清的理由,留在它乡流浪。

在古城小巷的日子,我常到石桥边看流水,每一次到石桥都会与阿公阿婆不期而遇,他们静静脉脉也在凝视流水,生怕流水在不经意间将自己错过,也许他们这一辈子错过的实在太多。看着他们的背影,等待着夜的来临,古城依旧,小巷依旧,小巷深处的灯又一次点亮。也许几十年前,阿公阿婆,也如同我一样年轻,为了生计,阿公赶着他的马帮远走古道,阿婆却守着他们的一堆儿女,在孤寂中等待,这几十年的等待,儿女们都长大成人远走他乡,阿公,阿婆又一次在这小巷的石桥边等待着他乡的儿女归来。等待渐渐变成一种习惯,等待的皱纹慢慢爬上额头。有那么一天我也变成了阿公,等我的美丽妻子也变成了阿婆,我们也是否一同到这古桥上来看流水。也许,那个时候,也有一些人在看我们,并想象着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故事,那个时候,石桥、小巷你还在等我么?你还会认得出这个曾经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吗?

时光如流水,是它带走了岁月,留下忧伤。小巷的阿婆老了,阿公也老了,可他们却还在思念和守望,守着石桥,守着小巷,守着那盏不灭的灯,也许石桥小巷有一天也会苍老。今天坐在石桥上的我,也许也是为着一个等待而守望,守望着这清冽的泉水,守着小巷,守着阿公阿婆的灯,没有人知道我在等待,更没有人知道我在等你。当然,我想,就连你也不一定会懂,我沉默而沉默,没有理由,没有答案。

今夜,在这无人的古巷,忽然想落泪。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不知道,我也是一个入了戏的人,在入戏和出戏之间,人像是在场梦里,或者,一场黑白的残片里,故事是破碎的,对白是破碎的,就连心情也是破碎的……锣鼓一响,唤醒人间春梦;管弦呕哑,传来天上神仙。唱戏的人是否还清醒?

古城的街道,向左或向右,总会不期然地遇见一条小巷或者水巷那么惊喜,临河的小巷,短促得像一声横笛,河那边杨柳依依,红衣飘飘,还没来得及赞叹就过了。沿着小巷蔓延到古城外荒草边的水巷,又悠长得像一曲琵琶,悠长得连心都陷进去了,又如何想得起感叹?

住久了古城的小巷,那感觉像极了宋词的长短句,有起伏的韵脚,参差的心情,短巷、长巷、长巷、短巷。在长长短短的小巷间流连久了,仿佛连人也回不来了,不愿回来了。那个时候,如果有一女孩牵我的手,我原一辈子跟她走。走进小巷深处,永远不回来……

水巷该有汲水的姑娘,要不,洗衣裳也行,水纹一圈圈地荡开,倒影被片片打碎,又细细缝合,听得见衣裳上的水滴在水里的声音,看得见粉藕一般的手,带着高原江南的曼妙与温润。

无论在那个季节,无论从那个角度,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小巷总是一幅构思精美的图画,难怪丽江古城大街小巷都是艺术工匠的作坊,古城,石桥,小巷,水巷都是她们的画作。

在雨的季节,在小巷的深处,该有背影,丁香一样的背影。江南雨巷撑着油纸伞走过的背影,要不,一袭红风衣的游人也行。我独自徘徊在一座石桥上,雨还在下着,心情也有些湿漉漉的,此时此刻,我想,我应该思念些什么?想了很久,我反复地念着那首很著名的诗,“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我。”在这样的古城,在这样的雨巷,让人好想谈恋爱,好想找个人爱,并被人爱。

因为水巷的关系,桥连通了小巷,桥成了古城结构的关节,有了它,水系与街系才联络贯通。

在约两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大小桥多达300座,中河上的桥,多而宽,多为石拱桥,如大石桥,万子桥,百发桥,南桥等。东西两河上多为栗木桥和石板桥。桥把每天的日记写入河中,并且笑笑,要不,几百年的记忆,她如何承载得住呢?

夜已经深了,桥上的人却凭栏不肯离去,今夜没有月光,小巷深处谁家临河的灯亮了,水中的倒影泛着惆怅的光影。那水中央隐隐的是她的身影么?水流不断,也冲不走她的影子,只怕这水也会染上她的衣香吧?是否,有多少桥,就有多少别离?是否,有多少别离,就有多少等待!

桥影和灯影,是水中倒影最美的两个部分,桥和影在水面相接,却像是把阳光下的花和雾里的花一并地展示给你看,无论清晰与朦胧,都让人生出很多的幽思来。

想着,吻着丽江古城,古城深巷的流水芳香,古乐悠扬,始终让我充满幻想,为了这玉壁金川的古城,走得再远也会回头,忘了太久,也会想起。古乐,流水,人情以及小巷庭院中花卉植物流溢的芬芳,使我在宁静温馨中有了种超拔尘世的缥缈感觉。

——这种感觉是自由,浪漫,幸福的,是丽江古城深巷给予我的。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