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踏青去苏州 偷得半日闲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3 月28 日 | 文章来源:申江服务导报

扫墓大军启动,人流最多的方向自然是苏州。一大清早到,祭拜过先辈后,还剩下这半天,没必要来去匆匆,何不偷得半日闲,感受苏州的人间天堂。

玩苏州,首先要有笃悠悠的心态,别急,别赶,也没必要挤在旅游团队中轧闹猛。小编以自己每年苏州踏青的体会,总结出几条线路几处落脚点,给各位看官参考。

吃一顿美餐

上午早早出发,一路奔波,到一切停当,肚子早已唱起空城计。在这样的美食天堂,再到肯德基麦当劳就真的成洋盘了。建议去感受一下陆文夫小说中那位美食家的口味吧。

■正宗的苏州味新聚丰(太监弄)

这是当地朋友推荐的一处如今苏州很少看到的正宗的苏帮菜馆。不但口味纯正,做工更是秉承了苏州人精细讲究的私房菜传统。这里的清炒虾仁据说全是用小指甲般大的小虾,现剥现炒,绝对不进冰箱也绝对不过夜。那一粒粒瓜子般大的虾仁要花多少功夫啊。前年我去吃的时候,才48元一客,如今不知是否涨价,一定要点哦。还有蟹粉豆腐啦,母油船鸭啦,看你有多大胃口了。

■经典苏州面朱鸿兴(有很多分店)

时间匆忙,又想省钱,那就到朱鸿兴去吃碗面条吧,虽说吃面要赶早,最好头汤面,但我们就不要那么讲究了,点份招牌的闷肉面或者三虾面,据说春天是吃河虾最好的季节,因为虾子虾脑都饱满。十几元钱的开销,照样吃得浑身舒坦。

苏州凤凰街和碧凤坊太监弄一带称得上美食街。

喝一杯清茶

■时尚茶馆

上午踏青,走得累了,不妨歇歇脚,找家茶馆喝杯清茶,听听评弹,也不枉来一次。

十全街上的钱塘人家、水天堂等,环境、格调都不俗,有小吃,有评弹,适合三五家人亲朋小聚,还可以把午饭也包括进去。

■园林茶馆

苏州多的是园林,园林里一般都会辟茶室。园林里的茶馆大多比较朴素和传统,依然是玻璃杯和热水瓶伺候。不过因为有无敌园林美景作背景,反倒显得更清新自然了。

小编偏爱耦园(苏州城东小新桥巷8号)里的"双照楼"茶室,园是名园,人却不多,双照楼又是园中的精华,楼下是一条环园的河流,楼的三面都是雕花的大窗。窗外就是满园的草长莺飞,烂漫春光。隔壁屋子里有评弹演出,那弦子声和着河里船娘的歌声隐约飘过来,一定要挑一个靠窗的座位哦。

还有一个喝茶的好园子是位于金、阊二门间的文衙弄内的艺圃。穿过黛瓦白墙来到水榭坐下,一壶碧螺春还未进口,窗前的一池春水,假山玲珑早已让人忘了旅途的劳累。上午本地老人来喝茶的多,下午一般比较安静,更可以戏戏池中的红鲤鱼,平添出许多兴味来。

逛一条小巷

苏州街巷中的韵味并不在其园林之下。吃过喝过,不妨逛逛苏州的小巷,感受一番姑苏的书卷气和历史味。

■山塘街

从石路步行10分钟可以到山塘街,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唐代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开挖"七里山塘",从名字上还能让人浮想当初堤岸桃李芬芳,河上碧波摇动的一番盛景。成片的老房子,岸旁柳树依着河流闯入了眼帘。你可以步行,也可以雇辆三轮车,道路不宽,两旁的大宅子关着厚重的黑漆门扉,惹人遐想着"庭院深深深几许"。若有时间,路过山塘街上的雕花楼时进去转转。体味千百年来积淀的人文气息,忘却都市的喧嚣。

■平江路

出耦园不远就是平江路。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区范围内,就有两纵四横六条河道网布其中,似乎都有点水城威尼斯的意思了。随意走在春天的平江路上,把心情叫醒,把身体放松,做一个简单的行走者。看看介绍,每个巷子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楚霸王项羽的爱妾虞姬和一条名叫"丽姬"的小巷;明代魏忠贤和因他而造的悬桥;因柳氏贞女而易名的"流真巷"……收获这么多的故事,单调的旅行也因此而生动起来。

■孔府司巷

过了十全街街北小桥的桥头,是一条小巷,走进去一段左拐,有一条孔府司巷。石板路面,两旁的宅门透出一股历史的凝重与沧桑。巷里架着许多紫藤架,春日这时虽没有满藤花开,却有绿意顺藤而下,流进你心里。五月花开时若在细雨的黄昏,花香融入雨丝,巷里影影绰绰,湿漉漉的空气中花香飘来便是最美好的回忆。巷里据说是江南三大奇石之一的"瑞云峰"。听说原来是要进献给宋徽宗的,却因负责采办运送的官想私吞而留在了苏州织造府,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十中。高6米多的石头安放在水池中央,玲珑剔透,每一面都可入画。既然来了,当然吵吵嚷嚷是进不了学校的,要征得门房的同意进去还得动点脑筋。

半天的时间,肯定来不及逛得尽心,好在年年要扫墓,那就给下一次踏青苏州留点期待吧。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