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会刊新年伊始首开学术“打假”先河

近来,中国学术界掀起了“打假”浪潮,教育界、科技界接连爆出假论文、假学位、假考试丑闻,一批造假者被曝光、声讨,人们纷纷对如何理解、运用科学精神指导学术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

新年伊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会刊《科学导报》首开学术“打假”先河,在今年第一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究竟谁抄袭了谁的论文——比较两篇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论文》的文章,前所未有地将两篇作者不同内容却完全相同的论文进行比较展示,借以告诫人们学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做学问应当脚踏实地。

文章说,2004年12月16日,一位读者给《科技导报》编辑部寄来一封举报学术论文抄袭的信函,并附有两篇已发表的内容雷同论文的复印件。该读者希望我刊对这起剽窃事件予以披露,以警示和抨击当前学术界存在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由于举报者没有提供上述两期学报的原件,为慎重起见,导报编辑通过互联网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上,查找到了《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这两篇关于“缺位型杂多阴离子有机金属Keggin结构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的论文,结果显示与举报者提供的两篇论文完全相同。

文章详细比较了两篇论文的作者信息、发表时间以及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在内的主要论文信息,并对论文结构、正文内容、文字和图表作了比较。最终得出结论两篇论文无论是使用的实验仪器、试剂,还是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结论都完全相同,论文的结构和全部内容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在个别文字和图表的叙述、表示上做了少许变化。

文章认为,这是一起极为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两篇论文中肯定有一篇是全文抄袭了另一篇。但是,编辑部将追查抄袭者的责任留给了两篇论文的作者,希望抄袭者自己来回答究竟是谁抄袭了谁。

此间观察家指出,中国人,尤其是“搞学问的人”都爱讲面子,对学术造假问题的揭露通常也半遮半掩,像《科技导报》这样的国家级学术刊物如此“不给面子”实属罕见,肯定会给学术造假者以很大的震慑,必将有利于净化学术研究环境,促进中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新华网 2005年1月21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