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监狱今年撤掉

    台湾“法务部长”陈定南在年终记者会上宣布,从2003年1月1日开始,绿岛将再没有监狱和技能教训所。一时间,绿岛再次成为台湾民众关注的焦点。

    美丽的火烧岛

    绿岛位于我国台湾省台东市以东约33公里的太平洋上,面积仅16.2平方公里,人口约2700人。它是在500万至2500万年前第三纪中新世时,由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冷凝而成的火山岛屿,与菲律宾北部的火山属于同一系列。

    绿岛原名“火烧岛”,在台东太麻里金针山眺望太平洋日出时,火红的太阳正好在绿岛上方冉冉升起,绿岛被朝阳染成一片艳红,如同笼罩在火海中,因此得名。1949年,台当局在全岛植树绿化,于是改名为“绿岛”。

    漫步绿岛,蓝天、碧海、白沙、绿草,美不胜收。但是绿岛的出名却不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是与此相反的东西———监狱。

    白色恐怖的代名词

    绿岛四面环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它早在日本侵台时期,就开始了“监狱文化”。根据文献记载,绿岛设监狱最早是在1910年4月,当时日本人为了隔绝所谓的“犯罪人口”,特在绿岛设置收容所,直到1920年止。据了解,当时是让犯人们以“放牧”为生,任其自生自灭。

    国民党逃台后,于1950年在绿岛成立了“新生训导处”,后更名为“新生总队”,专门收押所谓“匪谍”等政治犯。据资料显示,1962年以前,移送绿岛“新生训导处”的“犯人”就在1000名以上,其中多半是热爱祖国、渴望进步的人士。去年曾经受到江泽民主席接见的岛内著名统派人士林书扬先生就曾在绿岛被关押了34年之久,著名作家柏杨也曾在绿岛关了10年。当时,绿岛几乎成了白色恐怖的代名词。据民间流传的故事说,《绿岛小夜曲》的歌词就是一名被关在绿岛的政治犯对自由的寄托之词。

    1962年,台东的“泰原感训监狱”落成后,一部分刑期较长的人就被转到泰原监狱,关押在绿岛的人数稍有减少。1970年,泰原监狱发生暴动,那里所有被关押者又被移送绿岛,一部分主张“台独”的人士,包括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现任台当局“副总统”吕秀莲等人都曾被关押在此。

    1975年蒋介石去世,台当局宣布对政治犯实行减刑,囚禁在绿岛的人数大大减少。此后,台湾当局又在绿岛建立了“绿岛监狱”和“技能教训所”,作为关押重刑犯、“黑道大哥”的场所,不服管训的犯人也都被移送此处。美丽的绿岛成为远近闻名的“监狱岛”和“恶魔岛”。

    绿色的“政治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出于各种动机,竭力争夺所谓“政治符号的诠释权”,绿岛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自然也成为目标。

    1998年12月,“人权纪念碑”在绿岛破土兴建。去年12月29日,吕秀莲在视察绿岛的时候表示:“绿岛监狱有太多争议,建议裁撤”。随后,“法务部长”陈定南就宣布一年内终结绿岛所有监

    狱,洗刷过去白色恐怖的阴影。按照“法务部”的规划,绿岛监狱搬出后,这里将开辟为“狱政博物馆”,供观光之用,并交由观光局全盘规划未来的发展。

    消息传到绿岛,引来乡民的抗议,因为绿岛有1/4的乡民的生活直接或间接与监狱有关,贸然裁撤,又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必然会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1月9日,30多名绿岛地方人士北上“立法院”请命。

    同时,不少法律界和警界人士也都对当局的政策持怀疑态度,主要理由是前“法务部长”廖正豪的“绿岛政策”对扫黑对象产生很大吓阻效用。他们担心,如果没有“绿岛政策”,这些黑帮老大可能更加肆无忌惮,就算被抓,蹲在一般看守所对他们来讲也无所谓。(叶子)

    《环球时报》 2002年01月14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