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岛内政治生态的新变化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3 月31 日 | 文章来源:中新社

陈水扁在“扁宋会”刚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达成“十点共识”不久又走回头路,处心积虑炒热及携同家人参加所谓“326游行”。尽管陈水扁迫于各种压力下低调处理,但这种以欺骗和误导岛内民众的卑劣手法策动的游行,是企图煽动仇视祖国大陆的情绪,毒化两岸关系气氛并借机推销“台独”路线的挑衅行为,完全违背大多数台湾人民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善良愿望。

“326”的所谓抗议游行,恰恰暴露了“台独”分裂势力在《反分裂国家法》公布后深怕自己越来越被孤立的惶恐心理,利用一时被蒙蔽的民众制造声势壮胆。但以煽动“民意”为“台独”壮胆的图谋,挽救不了“台独”颓势。用“台独绑人民”,打着“台湾人民”的旗号来掩护自己的“台独”勾当,也注定要失败。

“台独”分子日趋孤立

《反分裂国家法》公诸于世后,一些台湾同胞对该法不了解或有误解,许多人甚至连该法的内容都没有看过。众所周知,祖国大陆的报刊和电视广播节目在台湾被排斥。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利用这一点,沆瀣一气,不择手段诬蔑、攻击和歪曲《反分裂国家法》,别有用心地将这部中央政府尽释善意和诚意的和平之法描绘为“战争法”、“并吞法”;混淆视听。有些人就是因为对《反分裂国家法》一无所知而盲目跟从,有些人则是受“台独”分子蛊惑而是非莫辨参加游行,成为“台独”分裂势力的“台独人质”。陈水扁、吕秀莲、李登辉等台湾当局政要和极端“台独”分子,若无分裂国家的祸心,何必亲自披挂上阵,走上街头反对《反分裂国家法》?何必对《反分裂国家法》感到如芒在背,极尽歪曲诬蔑之能事?

这场“326游行”,作为近些年来台湾内部政治生态演变过程中一场最煽情最廉价的“泛绿闹剧”,决非“全民自发”。尽管民进党和“台独”势力不惜利用政府行政手段妄图策动百万人参加游行,但最后统计的人数不足28万。这表明,民进党借机煽风点火欲重新推进因去年立委选举失利而一度受阻的“台独”进程势头,未能得逞,游行之举反而严重挫伤了两岸同胞期待台海局势缓和及两岸关系改善的热切愿望。同时还表明,台湾民众关心的是经济发展与和平生活,不是搞这种无谓的族群动员和“民粹”政治氛围,不是搞“台独”。我们应该相信台湾民众,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相信随着祖国大陆今后一系列比过去更加积极和创新措施的推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更正确理解《反分裂国家法》的本意,明白到《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反对分裂和遏制“台独”的法律,是一部寻求和平统一途径的法律,是一部致力发展两岸关系的法律,是一部大力保护台湾同胞利益的法律,将进一步摆脱“台独”分子的羁缠,与祖国大陆同胞一道,共同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共同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目前,影响台海局势和平与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来自“台独”的分裂活动;企图单方面改变两岸关系现状的,正是“台独”分裂势力。所谓“326”抗议游行,对此再次作出了证明。

台岛出现四个变化

《反分裂国家法》的公布,表明中国以法律形式总结、提炼和概括了长期以来实行的对台政策与方针,以及对台湾战略的有效转型。这对台湾岛内政治力量的影响可能更为深刻和深远,并令台湾朝野双方渐行渐远。

一是事实表明,这次“326游行”,台湾泛蓝阵营政治人物和民众并无积极参与,有在野国民党“立委”严厉指责“326游行”是陈水扁当局用“政策挟持民意”,是陈水扁“突围自救”,是“与台联党抢夺深绿的选票”。

二是对《反分裂国家法》的态度,泛绿与泛蓝两大阵营大相径庭。有国民党权威人士表示,“中共《反分裂国家法》实质内容符合当前国际期待,最关键的三个‘非和平手段’情况,至少有两个契合美国政策。至于另一个‘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没有意见,也不会表达意见”。

三是国民党在台湾“总统”大选两度败选后山穷水尽之时发现了新出路,似愿另辟蹊径与中共“和解”,国民党迁台56年后首次派团到大陆作破冰之旅。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日前亲往广州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日”追悼,继上南京拜谒中山陵,最后到北京展开活动,为国民党主席连战“故都行”铺路,试图藉此互动来淡化两岸激化局面。

四是一向与李登辉、陈水扁关系密切的台湾著名商人许文龙,在“326游行”前发表公开信,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强调“台湾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搞‘台独’只会把台湾引向战争,把人民拖向灾难”。

台海局势料趋缓和

种种迹像显示,以后台湾政治发展很有可能的一种前景是,各政党谋求执政地位的较量,将主要集中于如何创造性谋求两岸和解与如何改善台湾民生这两大议题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反分裂国家法》立法,有利于台湾政治走出纠缠于统独议题的偏狭怪圈,回归顾民生、求和解的正常道路。在这种情势下,台湾当局应本着台湾人民的根本福祉,积极正面响应《反分裂国家法》,审慎处理好当前两岸关系并把握好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切莫再逆潮流而动。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梁思 )

中新网 2005年03月31日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