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报业日子难熬

    台湾新当局上台后,岛内经济持续低迷,连一向风光的传媒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岛内两大报系之一的《中国时报》于6月初正式宣布裁员,辞退编辑、校稿、电脑作业人员等100多人。据传,7月份,第一线的采访记者也将有不少人被辞退。

    《中国时报》是岛内第一大民营报纸

    《中国时报》和《联合报》是台湾民营报业的两大支柱。《中国时报》的前身是《征信新闻报》(1968年改现名),由现董事长余纪忠创办于1950年,当时仅是一份侧重经济信息的小报。经过大约15年的发展,该报逐步确立起岛内民营大报的地位,其对某些重要问题的评论、建议等深受岛内朝野重视;同时,其发行量不断扩大,70年代末正式突破100万,成为岛内第一大民营报纸。

    《中国时报》在基础稳固后又积极向杂志市场进军,并大力发展海外华人知识分子读者群。该报创办的刊物水准较高,颇受读者欢迎,如《时报周刊》、《时报杂志》的发行量在岛内杂志中一直名列前茅,子报《工商时报》也是一份口碑不错的专业性经济报纸。如今,《中国时报》已发展成为拥有报纸、杂志、出版社和互联网业务的庞大集团,旗下共有20多家公司,员工近万人。

    《中国时报》的发展壮大与董事长余纪忠的个人才能有很大关系。余纪忠生于1911年7月,江苏省武进县人,曾担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中苏日报》社长和国民党政府在东北地区的发言人,1949年去了台湾。正是由于具有丰富的政治经历和新闻经验,因此他对政治、社会与文化动态把握较准。比较而言,《中国时报》的言论风格从一开始就富有自由色彩。余纪忠曾希望借报纸的影响力促进岛内政治革新,所以该报在新闻报道和评论上的尺度较宽。台湾很多学者、政坛人士及企业家都习惯把《中国时报》的社论作为岛内政治气候的指标。蒋经国去世后,余纪忠曾一度支持李登辉,后来逐渐对李的“台独”倾向及排挤国民党元老的蛮横作风不满。2000年10月,他在《中国时报》创刊50周年之际发表专文,呼吁新当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担负起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

    《联合报》发行遍及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

    台湾另一民营大报是《联合报》,其前身为1951年9月台湾《全民日报》、《民族报》和《经济时报》正式创刊的《联合版》。两年后,《联合版》改称《联合报》。70年代末,《联合报》大幅增辟地方版;80年代,其分社及营业处共有48个,办事处及分销处962个,零售处13354个,其岛外航空版发行遍及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

    《联合报》的核心人物是王惕吾,他生于1913年8月,浙江省东阳县人。在大陆时曾历任国民党军队团长、参谋长、副旅长、副师长等职。去台湾后,他弃武从文,除了创办《联合报》外,还先后创办了《经济日报》、《世界日报》(在美国)、《民生报》和《联合日刊》,被称为“台湾第一报业巨子”。王惕吾积极主张两岸统一,反对“台独”。1988年,《联合报》首次增加大陆版面,大量报道大陆新闻,立场也较为客观。1996年王惕吾病故后,其长女王效兰继承父业。

    台湾报业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如今《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一样面临着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困境。近年来,联合报系已经裁减了1000多名员工,未来两年还要精简500名。

    台湾其他报纸目前的发展状况也不容乐观。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据传“已见夕阳”;“台南财团”创办的《自立晚报》负债额已超过亿元新台币。创刊于1999年7月的《劲报》是台湾第一份全彩色印刷的晚报,但由于文章过于强调故事性,不容易被台湾读者接受。目前,《劲报》也处于亏损状态,去年的年终奖金至今还没有发放。

    《环球时报》 2001年06月12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