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文章 ] [ ]
两岸记者联合签名吁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组图)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7 月13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综合消息

两岸记者联合签名吁共同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台湾网7月13日格尔木消息昨天,海峡两岸记者青藏行联合采访团的记者采访参观了索南达杰保护站。记者们在采访中,对藏羚羊等自然保护动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保护野生动物,两岸记者用联合签名的方式,来表示对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者的深深敬意,之后,两岸记者把签名的旗帜送给了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谢晓萍)

两岸记者追寻可可西里 既关心藏羚羊又关心守护者

“快看,快看,藏羚羊!”随着一声高喊,车内所有人立刻掏出相机,对准外面。也不管是否看见藏羚羊,一阵“咔咔咔”的响声之后,再仔细找寻究竟所说的藏羚羊身在何处。

这是七月十二日“海峡两岸记者青藏行”联合采访团在可可西里采访藏羚羊时常常发生的镜头。为了能够看到藏羚羊,特别是为了能让台湾记者亲眼见到珍贵的藏羚羊,早在清晨五点半,采访团的组织人员就把大家叫醒,乘坐六点的汽车出发前往可可西里。

第一次看见藏羚羊的时间大约在早上九点半左右,也正是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一幕。大家在看到藏羚羊时的兴奋已难以言表,只是让人可惜的是,路边的藏羚羊离汽车太远,除了几个记者带着专业的长焦镜头外,大部分记者所带的数码相机还是很难将这难得的镜头捕捉在手,不免有些遗憾。

上午十点一刻,采访团抵达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五道梁保护站。这里已经与导演陆川在电影《可可西里》所描绘的破烂形象大不相同,一排整齐的房子,门前走廊上洁净的玻璃阳台已经隔绝了外界强烈的紫外线,一旁的厨房和卧室也都大有改观,显然,这里的生活条件和藏羚羊保护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已经有了重要的改善。

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中心管理局局长才尕是一位藏族男子,他在看到这些来自北京和台湾的记者时,心情有些激动。“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中心欢迎来自宝岛台湾的朋友”,一句开场白把大家的距离拉得很近,台湾记者的提问也开始活跃起来。

“请问局长,现在藏羚羊保护情况怎么样?”一位台湾的女记者最先发问。才尕用还算纯正的普通话沉着应对:“从保护区一九九六年成立,一九九七年开始工作以来,到现在,这里的藏羚羊已经从保护区成立之前的一万五千到两万只,增加到五万五千只。”才尕说,可可西里正在成为动物王国之乡,保护区经过多年努力,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五万五千只藏羚羊的数字还是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实际上可能比这个数字要多得多。

五道梁保护站的站长是一位年方二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他叫索南格来,到保护站工作已经十年了,他经历了保护区里几乎所有的事情。诸如藏羚羊迁徙、产崽、生活,当然也包括和一些胆大妄为的盗猎者展开搏击。

“有一次,几个盗猎者被我们发现,我们开着车追他们,其中一个在逃跑时候往身后开了一枪,子弹打穿了我们车的前车窗玻璃,又从后玻璃穿出去,危险之极。幸好当时没有伤到人。”大陆记者对这段故事非常感兴趣,对索南格来和保护站工作人员的认真敬业纷纷致敬,而台湾记者关心的则是索南格来的个人问题。

“你来这边工作十年了,结婚了没有?”羞涩的索南格来被问地有些脸红,但还是镇定地告诉记者:“现在还是先把藏羚羊保护好,个人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考虑。”

在著名的索南达杰保护站,记者们终于看到了可爱的藏羚羊。在保护站的围场中,六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藏羚羊被保护站收留下。中午时分,保护站工作人员身穿白大褂,拿着奶瓶、提着奶壶走进围场,给小藏羚羊喂奶。一帮记者见到难得的镜头,又一阵“咔咔咔”的响声,记录了这温馨的一幕。

下午一点左右,采访团团员向保护站赠送了全团签名的“向可可西里保护站工作人员致敬”的队旗,准备离开保护站。管理局局长才尕在临行时还不忘通过记者镜头告诉台湾同胞:“请台湾记者朋友回去告诉台湾同胞,国家对藏羚羊保护是非常重视的,我们一定会把藏羚羊保护好。”(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