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烟花三月》:寻找一位慰安妇的一点点人生光亮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0 月10 日 |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5月,李碧华反映中国慰安妇悲惨命运的纪实作品《烟花三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采访《霸王别姬》的原作者李碧华,只能一纸传真到香港。而她表示她的《烟花三月》,只是为了给女主人公袁竹林的生活寻找一点点人生光亮。

袁竹林,是日军侵华期间惨遭蹂躏的20万中国慰安妇中的一员,也是挺身而出控诉日军兽行并要求赔偿的屈指可数的几位老妇之一。18岁那年,三餐不继的武汉姑娘袁竹林为了养家糊口出外找工作,不想被骗到“鄂城慰安所”,成为日军的性奴隶,每天被迫接客二十多人。不堪忍受凌辱的她逃跑未遂惨遭毒打,被灌药水堕胎,身心饱受重创。

“慰安妇”的字眼是烙在袁竹林一生中的痛。在全国解放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她一次又一次地被诬为日本军妓、汉奸、间谍、右派和贱人,她领养的女儿小毛也背负上“婊子的野种”的骂名。令人扼腕的是,在荒唐年代里,同胞的冷眼和伤害带给她的创痛,丝毫不亚于凶残的战争蹂躏。“1949年5月18日,国民党警察局的警长廖奎可以撤到台湾去。但因为与袁竹林结了婚,抱养了女儿,他说,‘我有家眷,不能走啊’!25岁的他没有走。”解放后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袁竹林做起了帮工,洗衣服、卖鱼头。廖奎容不得自己的女人露面招辱,不让她出去。1953年,廖奎因为一起80元的冤案以及国民党的背景被人诬陷,发配到北大荒劳改。绝望的廖奎不愿意连累苦命爱人。“你跟我,无法生存。为了母女活着,找个出路吧。”

1998年9月,李碧华在武汉遇到了命运多舛的袁竹林。谈话中,敏感、自尊又自卑的袁竹林让李碧华疼在心里:“给我们沏茶时,她强调‘杯子是洗干净的’。我们一时没喝,又道,‘杯子已经洗干净了’。后来,又拿两个李子出来,说,‘吃水果吧,李子干净了’。”

袁竹林晚年只剩下两个心愿。一是起诉当年日军暴行,讨回公道:“我要日本政府承认他们的滔天罪行。我要他们公开道歉。我有生之年如果见不到,就是死了,也要立下遗嘱,叫养女及后世追讨这笔血海深仇!”另一个心愿就是见到失散40年的爱人廖奎——这个让她在冷眼和唾沫中活下来的男人,成为袁竹林黯淡生活中难得的一点亮光。“他非常有志气,人长得好,说话从不带脏字。他有文化,有气派,没做过坏事。被送到北大荒,他冤啊……”

李碧华决心帮助袁竹林了却最后的心愿。“这很渺茫。但我不忍拒绝,不放弃万分之一的机会”。大海捞针的寻找何其艰难!李碧华简略地回顾道:“感谢很多很多人帮忙,经广播、报刊、省委各部门、国际互联网络、农垦局……总之,经过热心的陌生人多番努力,才知道这个人1992年移居山东淄博。“我没加考虑,用了3天时间安排好一切,然后飞到武汉,把袁婆婆送到淄博。同行的还有为躲避歧视、远嫁广东的养女小毛”。

见面之后,才知道“文革”中受迫害致残的廖奎,已经和同情他的姜春兰结婚。对于袁竹林来说,“法律上二人被迫离婚,但心理上拒绝承认这回事”。

小毛哭着喊了“爸爸”,廖奎开始还勉强僵笑着,忽地恸哭起来。二人本以为对方已经死了。袁竹林硬撑了一个早上的平静,也不管用,最后举座皆哭。3天后,他们又分别了,袁竹林甚至不再留他的地址和电话。

2000年,这部血泪史开始陆续在内地及港、台出版。在责任编辑钟洁玲眼里,李碧华时刻没有忘记“杯子已经洗干净了”的袁竹林。2000年12月,李碧华全程陪同袁竹林东京之行,参加“妇女国际战犯法庭”对日军二战期间“慰安妇”制度的公开审判。今年5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原版《烟花三月》的基础上,推出了全彩增补本《烟花三月》。其中收入很多历史图片,将删节的内容恢复,增加了前言、后记。“还有两位苦命人最近6年的生活状况”。 (实习生 燕舞 )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