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文坛“常青树”毛志成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9 月27 日 |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毛志成简介

毛志成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委员会会长。出版小说、杂文随笔集、学术专著等30余部。

我虽然在大学任教多年,但毛志成却是我读大学时的老师。而且在文学上,特别是在写作实践上,他是我名副其实的启蒙老师。我后来写了多部文学作品并成为作家,也得力于毛老师的有效点化。毛老师在大学任教并做教授时,校内师生都对他留下了非同一般的深刻印象。他在待人处事和文学写作上的个性,以及文字上的功力和张力,我在校内的同学和同事以及社会上的大批文友都有极好的口碑。基此,我觉得我有理由也有义务谈谈对毛老师作品的良好印象,特别是他近年来侧重于从事的杂文随笔创作。

毛志成老师是多种文化品类中的常青树,其写作生命延续几十年至今没有衰老感。而且质和量(尤其是随笔类的)均属上乘。许多时候信手翻看报刊杂志,几乎都可以发现毛老师的作品,这是文化界很多人都承认的事。正如当年《文学自由谈》上有位先生戏称的:凡是有墨水流过的地方,就有毛志成的文章。这是褒称还是贬称姑且不论,但却是无法否定的事实。毛志成老师已是六旬之人,“常青”尤其不易。

2005年《北方文学》第一期上,在“书话与闲话”栏里,有对毛志成老师随笔风格的判定。认为毛志成的写作风格可以用六句话概括:一,可以宽容作秀,但绝不原谅作伪;二,可以宽容粗浅,但绝不原谅俗贱;三,可以宽容刻薄,但绝不原谅刁毒;四,可以宽容平庸,但绝不原谅污秽;五,可以宽容文墨乏力,但绝不原谅用文字去宣扬邪恶;六,可以宽容恬淡无为,但绝不原谅对无聊的陶醉。

翻看毛志成老师的各种文章,包括谈论历史的或评议时政的,包括透视社会现象的或扫描生活现象的,包括专门探讨文学的或拓展到关注人生的,我的总印象恰恰如上所述。因此,我特别喜欢读他的三种随笔:杂文随笔、散文随笔、偶感随笔。

记得有一次我与毛志成老师闲谈时,谈及到一个作家、学者被社会尊重的第一标志是什么。他想了想说:“作为文人,被严肃的读者特别是高品位的读者喜欢,往往是第一重要的!此外的自吹与互吹,都毫无意义。”

2005年6月28日《文艺报》登载了毛志成老师的一文《关于“淡”的品位》。在该文中,他首先看重的是入深入实地直涉国计民生的不“淡”之文,并认为目前的作家、学者尤需强化自己的这种正气和勇气、大气与才气。当然,好的作品中内含着优质的“淡”意也很可贵,很有价值。但是,“淡”却是有品位之分的:上品是基于淡净之心而超越愚人愚事,用透明而深邃的思想解析实实在在的社会和人生;中品是因淡而雅,但又雅得真,雅得美,雅得不奢不伪,正如古代哲学家老子等人所说的“万物莫与朴素争美”;下品的淡往往只是虚淡、浅淡、浮淡,弄不好还有可能跌落成扯淡。毛志成老师的文章,有的很不“淡”,对古今的官场腐败、财界污浊、文坛造假以及由道德滑坡而牵动出的种种丑恶现象都做了实打实斥,不弃干戈。而毛志成老师也确实写了不少很“淡”的雅文和美文。特别是他写的涉及中外大哲人的卓识和趣事的文章,虽然在写作上搞的是“远距离操作”,但都貌似无为而实际有为。例如,不管是他谈《红楼梦》时信笔写出的《反刍大观园》、《贾府的经济形态》、《贾府的吃饭与吃药》、《丫头的品位》等等,还是他在《北京日报》上发表的专谈《西游记》中“天宫的建筑结构”等文,以及纯粹出于闲趣而写的《风花雪月赋》、《文学游戏的美学标格》等文,都与时下的某些扯淡之文趣味大异。顺便提一提,毛志成老师也曾写过学术性很强的论文或专著,但行文都有活跃感,不属于书呆子那一类。就我所知,喜欢毛志成老师文章的读者很多,而且既有大文化人也有平民百姓。我曾问毛志成老师在文化事业上的定位,他很谦虚地自称“我只是个文化工匠而已”。我喜欢并尊重这样的文化工匠,对于什么什么逼人仰视的“名家”,我反倒没有什么亲切感。毛老师在所有文学样式中的语言风格都独树一帜,语言的笔墨硬度和文采才气是许多舞文弄墨者无法比肩的。(魏润身)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