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围墙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9 月21 日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围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建筑物,即使囊中有些羞涩的人,也总是想方设法打一道围墙圈出自己的小天地。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建造的围墙往往很坚固,也很体面。古小说形容豪门贵府时,往往说那是“深宅大院”。但如果宅而无墙,宅似乎就不完整。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柴门闻犬吠”之句,猜得出院子是有墙的,虽然材料未必是砖石。小说《红楼梦》中说起荣宁二府,也有“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哪里像个衰败之家?”可见无论贫富,围墙对家庭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上面两例,虽然皆是艺术世界中的事,但艺术源于生活,现实中的例子也很现成。山西祁县乔家大院近三丈高的门楼连着近三丈高的院墙,进了门,高墙内又有墙,这些墙除了使人觉得坚固精美,设防森严之意也外泄一二。

围墙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国新石器时期,聚落区内已有壕堑和围墙。早在商代,我国就已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围着城墙的都城和地方城邑。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大规模建城,那时的曲阜鲁城、洛阳东周王城、秦雍城等的城墙厚度为10米左右。战国时期的齐临淄、燕下都、楚纪南城的城墙加厚到20米,夯层密实,有瓦质排水道。西汉时期,长安城的四周有高12米、基底宽度12米到16米的夯土城墙,城墙的周长有1.57万米。当时长安城内的169个居民闾里,每个闾里都有围墙,住户不得随意在围墙上开凿门道。在绵长的历史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围墙,但规模最宏伟的,当属长城。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楚国就已修筑长城数百里,那时人们叫它“方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过去秦、赵、燕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到了明朝,陆续完成了万里长城的修筑,大部分保存至今。长城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围墙,却更加深刻地体现了围墙的意义。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国之宜固者城池,城池固而国始固;家之宜坚者墙壁,墙壁坚而家始坚。”国就是放大了的家,家是缩小了的国,家和国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今日看来,围墙有一定的保守性,李渔的观点,似乎欠一点严密,但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很实际的围墙建造观。事实上,无论中外,古代的人都没有忘记造一堵结实的墙。

记得舒芜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述说过研究思想史的一条原则:对于每一种思想,不要根据它比后代少了什么来评价,而要根据它比它的前代和同代多了什么来评价。看待围墙,也应抱着这样的态度。国家要想坚不可摧,只靠城墙的保护最终效力会很有限,应该着眼于发展,增强实力。但这是现代的观点,强加在古人身上不合适,因此而苛责古人,更是时空倒错,不仅会失掉吸取教训的本义,而且会把自己弄糊涂,搞不清自己在哪里。(李恩柱)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