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经典阅读不得随意消遣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9 月15 日 | 文章来源:光明网

时代的脚步或许有些凌乱,但历史以其特有的坚韧,终会淘沥出属于那一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自从有了经典作品,人们就想用其深邃的思想来传播文化,播种文明,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因此无论怎么讲,经典作品生来就不是让后人娱乐消遣的。

经典作品是在历史的阵痛中产生,在民族的多难中得以传承,却可能在现实的娱乐中走向衰亡,这其中涉及的就是后代如何解读经典作品的问题。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有一点还是能达成共识:基于学者文人的民族情感和责任意识,无论哪一位有什么新奇的想法,至多也不过是在茶楼聊一聊,酒桌侃一侃,权且愉悦自己,只要不影响众人视听,并无大碍。

可是今天的市场经济,人们把利益欲望的满足抬到了一个合理化的层面。某些文艺工作者对经典的阅读开始了随心所欲的拆分,以经典作品为自己渔利的工具,迎合世俗之风渐长,置职业素质、道德良知、社会责任、民族感情于不顾,把对经典的保护和对下一代的教育意识,尽抛脑后。如何把时代精神和经典作品结合起来,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励人们努力奋斗,让这些作品中的精神食粮成为今天青少年的营养品,这些问题都亟待有人来深入研究和认真去做的。

谁都知道每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都不是作者随便写下来的,它耗尽了作者的心血,他们用智慧和勇气记录时代风云,用不幸和苦难解读社会变革,用希望和忧患提升人生境界,高唱人类的理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是身遭罹难而不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个人苦难中完成了这部宏篇巨著。这些作品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人类的理性追求。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传统国家,应当想方设法用丰富的文化食粮来提升当代年轻人的素质,而不是讨论还要不要传统的问题。

这个时代缺少的是对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常常有人为赚足自己钞票而迎合世人的心理。其实到最后,那些玩弄经典的东西会毫不客气地被仍到历史的垃圾堆中,徒增笑柄而已。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