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郜元宝:“茅盾文学奖”需要返璞归真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4 月27 日 | 文章来源:外滩画报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日前甫一揭晓,就出现诸多的对此次获奖名单的批评和质疑,文学批评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在《东方早报》撰文认为,“茅盾文学奖”要摆脱目前的尴尬,最好的出路还是回到茅盾生前最初的朴素愿望上去,返璞归真,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必十全大补。

文章说,实际上,和目前的大多数民间或非民间的文学奖一样,“茅盾文学奖”一直就受到公众和业内人士的种种质疑和非议。 在“程序公正”方面,虽然评委员会始终强调公正、公开和透明,却总有各种与良好规则相反的消息传出。仅仅关于“评委会”的设立这一问题上,以往有“京内”和“京外”之争,“专业”与“非专业“之争,“权威”与“非权威”之争,现在又有“老龄化”和“年轻化”之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为媒体和公众提供了发挥想象的空间。同时, 几乎每一届“茅盾文学奖”都有一两部获奖作品遭到强烈非议,与同时获奖的其他优秀作品有着特别刺目的悬殊,这也自然会导致公众对整个评选制度提出质疑。

对此文章认为,评奖制度方面最大的问题是评委队伍过于庞杂,人多往往意味着没有个性,意味着各种文学标准彼此抵消,意味着评委会内部无休止的扯皮与资源损耗。

文章进一步指出,实际上“茅盾文学奖”最大的困难,还不是来自评奖制度方面,而是来自评奖宗旨和标准的设计,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患了鲁迅先生所批评的“十景病”。又是“注重鼓励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又是“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又是“鼓励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等等——几乎所有能够想到的正面标准都囊括了。而实际上,标准太多,必然意味着没有标准;陈义太高,必然意味着高不可攀。

文章最后说,茅盾先生最初提出设立该奖项,只是用来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并不希望这个奖拥有十全十美的标准。而现在,随着宗旨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多,“鼓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这个朴素的宗旨(也是标准)反而被淹没了。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