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陈燮君: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承
中国网 | 时间:2006 年1 月10 日 |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陈燮君研究员在上海“东方讲坛”的演讲

书画经典与文化传承

“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以国宝的魅力展示中华文明,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承。

乙酉年末,“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举办,以一种具有文化含量的特殊庆典方式庆贺故宫博物院的八十华诞。

“经典展”是古代书画百件稀珍的荟萃,是传统文化经典伟力的检阅。“经典展”以经典的集聚庆贺八十华诞,以经典的亮相展示千年风采,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承,以经典的链环绵延中华文明。

从“经典展”可见中国古代书画历史之悠久,足以立我民族自信;从“经典展”可探中国古代书画气势之恢弘,足以强我民族自立;从“经典展”可察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之精深,足以扬我中华文明;从“经典展”可颂中国古代书画发展之坚韧,足以壮我中华精神。“经典展”中名家林立,名品结集,琳琅满目,古意浩荡,艺术灵性在墨色丹青中闪现,书画历史在传世珍品中延续,文化品格在大家伟作中养育,文物丰碑在岁月跌宕中崛起。在“经典展”中,我们可以探究中国书画经典的艺术气质、意韵性质、文化品质和精神本质,认识中国书画发展的延续、创新、变革和拓进,可以解读中国艺术传承的实践依托、理论依据、师承依偎和精神依存,可以领悟中国文化精神的艺术载体、社会认同、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经典展”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初衷,以壮我中华精神为己任。

从晋唐宋元书画发展史的整体着眼,观赏、研究、探索“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的103件国之瑰宝,更见其经典性。经典的历史巡礼,是历史的经典聚焦,也是经典的历史诠释。

书画发展的历史再现

“经典展”所选书画作品的时间跨度逾千年,悉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历史地再现了中国书画演变的辉煌时段、精彩华章。

这次“经典展”所选书画作品的时间跨度逾千年,悉心挑选的经典之作托起了后人瞩目的晋唐宋元书画发展历史,历史地再现了中国书画演变的辉煌时段、精彩华章。

书画经典的历史再现理应关注书画家的紧密联系以及作为时代群体出现的历史必然性。这次“经典展”选择了书法“宋四家”中的蔡襄的《行书自书诗卷》、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帖卷》和《行书华严疏卷》、米芾的《行书苕溪诗卷》和《行书参政帖》;选择了绘画“二米”中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南宋四家”中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卷》、马远的《踏歌图轴》、夏圭的《梧竹溪堂图页》,“元四家”中黄公望的《丹崖玉树图轴》、吴镇的《渔父图轴》和《竹谱图卷》、倪瓒的《六君子图轴》、王蒙的《夏山高隐图轴》和《春山读书图轴》……

书法“宋四家”是指宋代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家在北宋中期以后崛起,“把书法艺术从客观的审美对象引申为关注主观的表现个体,为书坛带来了一股新风。”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蔡襄的《行书自书诗卷》为纸本,清宫旧藏。蔡襄的诗文、书法在当时声誉很高,书法以其真、行、草书皆优且概入妙品或精品而遐迩闻名。此诗卷是蔡襄诗稿的一部分,共录写五言、七言诗11首,为其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复修起居注”时,在北归路上所作。此诗卷开始行中带楷,渐变为行草,又挥写成小草,下笔自如,天然俊美。蔡襄书写此诗卷时仕途“得意”,身心闲适,书学日精,沉稳端丽,诗卷自留,无拘无束,作品经典,势在必然。故宫博物院藏北宋黄庭坚的《草书诸上座帖卷》为纸本。黄庭坚擅长诗词。书法初受学于苏轼,与张耒、晃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初师周越,后学颜真卿、张旭、怀素,书法成就很高。他的楷法精巧奇肆,行书擒纵从容,行楷内紧外驰,草书摆脱成法,达到了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气势非凡的境地。《诸上座帖卷》系以狂草录写五代金陵(南京)僧文益的语录,为其友李任道所书。此帖卷纵横驰骋,结体多变,笔法圆劲,字迹俯仰,用笔波曲,体态开张,气势苍浑,神完气畅,纯熟之极,乃晚年杰作。上海博物馆藏北宋黄庭坚的《行书华严疏卷》为绫本。此卷是写给化缘乞讨的僧人以换取银两的。他以“鹭鸶股上不胜下刀”喻已没有钱财资助缘事,却谓“可持此字去,有以百千助缘事者与之”,豪迈豁达,十分自信。此卷行楷书写,蕴含禅机,清劲委婉,筋脉舒展,神闲气定,韵致浑润,风度纵逸,精神传世。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米芾的《行书苕溪诗卷》为纸本。米芾工书,善画山水,自成一家。《苕溪诗卷》系米芾“将至苕溪戏作呈诸友”,即为米芾元三年戊辰(1088年)春夏间客居无锡时游苕水所作,到八月(秋中)将离别无锡去湖州,临行时书写以别诸友人,当年米芾38岁。此诗卷书体谨严劲健,清雄脱俗,结构平中见奇,转折肥美动人,争让收放合理,如驭阵马动人。上海博物馆藏北宋米芾的《行书参政帖》为纸本。《参政帖》记述北宋参知政事苏易简家收藏书画所钤印记之事,结体紧密,笔意俊爽,刚健之中见秀美,疏密之中见绝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可感晋韵唐法,又融米字神髓。书法“宋四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经典展”挑选了“宋四家”的5幅经典之作,可见展事之厚重。

“二米”为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之合称。“二米”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故宫博物院藏宋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为纸本,墨笔。米友仁为米芾长子,其山水画传承“米点”法而胜于蓝。他画云烟变灭,林泉点缀,看似草成,实见法度。此卷描绘奇丽的潇湘景色,图中冈峦连绵,林屋其间,烟云苍茫,姿态多变,点画水墨,纵横落点,连勾带撩,尽情渲染,淋漓酣畅,虚实结合,变幻莫测,一改以前青绿山水画的“线勾填彩”画法。当然,图中山头的点子皴,亦改其父之“浓墨大点”为“淡墨细点”。

“南宋四家”为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南宋四家”发展的大背景是南宋王朝在临安的建立,在政权稍稳定后,赵构重整宫廷画院,江南地区的绘画在继承北宋成就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天地,代表这一时期绘画成就的便是“南宋四家”。这四家的艺术风格既有共同特征,又有各自的艺术个性,他们的画风在南宋150年盛行不衰,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卷》为绢本,设色,四幅。《四景山水图卷》描绘西湖庭院别墅的四时景色,春景图中春风绿柳,芳草萋萋,外游寻春,生机盎然;夏景图中花繁树茂,新荷初展,主人端坐,静心纳凉;秋景图中老树经霜,秋色甚浓,庭院深深,长者独坐;冬景图中白雪飘冬,朔风凛冽,骑驴过桥,踏雪寻梅。四时变化清晰,四景描绘入木,笔墨严谨细密,刚健兼有滋润,既继承了界画用笔精细的传统,又把人物与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笔墨生妙,诗意浓郁。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马远的《踏歌图轴》为绢本,设色。马远对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山水画的成就尤为突出。马远有“马一角”之称,意指马远多作山水一角之景致,所画的树石线条刚劲坚凝,有如折钗股似的弯折之角。他常常不作全景式铺陈格局,而描绘边角之景,如明代曹昭所说:“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坐独坐。”(明·曹昭:《格古要论》)《踏歌图轴》系马远大幅山水的代表作,也是大斧劈皴法的经典之作。图中远山矗立,雾霭迷蒙,宫阙隐现,小桥通垄,老翁醉酒,且歌且行,安居乐业,景象和谐。图意可见宋宁宗赵扩在图上题的五言绝句:“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故宫博物院藏南宋夏圭的《梧竹溪堂图页》为绢本,设色。夏圭有“夏半边”之称,意指夏圭多作山水滩岸林带半边之景致。此图页画梧桐用浓墨作双勾,苍劲质朴,画竹叶分出浓淡不同层次,茅屋中的人物以简笔勾出,远山以花青轻勾淡染,下笔果断,墨色淋漓,笔法苍老,但气韵清幽。

“元四家”为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代绘画在主题意涵、风格特征和审美取向上与两宋时代有明显区别。文人画的成熟和经典佳作不断标志着元代绘画的巨大转变,构成了元代绘画的主体精神,“元四家”便是元代文人画的代表性群体。故宫博物院藏元黄公望的《丹崖玉树图轴》为纸本,设色。黄公望努力实践赵孟瞓的“文人画”主张,注重“绘画由重格律、以理贯法向重气韵、以趣运法的升华,建立起文人画的典型风范。”他的山水画构图取法于荆关和董巨的法则,在笔法上“则将宋人的繁缛缜密变为简括松秀”。他在《写山水诀》中说到:“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以“阔远”取代北宋郭熙三远中的“深远”,体现元人对山水画的新的意境追求。他体察自然之妙,勤于写生,创作态度严谨。在《丹崖玉树图轴》中,层峦叠嶂,溪流潺潺,云雾蒙蒙,殿阁隐现,小桥横跨,老者策杖,领悟苍秀,悠然寻幽,笔法松灵,设色淡雅,无愧于“元季四大家之冠”的经典之作。故宫博物院藏元吴镇的《渔父图轴》为绢本,水墨。吴镇善画渔隐山水,遥接董巨风仪,追求简洁疏朗。《渔父图轴》画远峰近岗丛树,小溪蜿蜒而出,汇入清清湖水,渔父坐舟垂钓。笔法圆润古雅,意境高远幽深,恰如自题诗句:“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自然坦荡,质朴无华。上海博物馆藏元吴镇的《竹谱图卷》为纸本,墨笔。图中首写杂树,类以山石,墨竹数竿,直斜倚侧,水墨纵横,枝叶纷披,中锋出笔,苍然劲健。《竹谱图卷》为吴镇71岁时作。他晚年喜画墨竹,“抱道之无心,凌云如有意。寂寂空山中,凛此君子志”,“众木摇落时,此君特苍然。节直心愈空,抱独全其天”(《墨竹谱》自题诗)。《竹谱图卷》所凸显的清旷幽深的气韵与墨竹自识诗句十分吻合。上海博物馆藏元倪瓒的《六君子图轴》为纸本,水墨。倪瓒生性阔疏,不善理财,终因不堪官府的赋税和劳役而弃家出游,往来于苏松一带,与江南文士饮酒唱和,赋诗作画,逸笔纵横,心态超然。倪瓒多画山水和竹石,山水取法董巨,用干笔披麻皴画坡石远山,用疏简笔法描绘疏林亭阁,“一江两岸”,清幽平淡,表现竹石时抒写性灵,苍劲简率,笔意松秀。《六君子图轴》作“阔远”式构图,“一水两岸”,上下分明,树林顾盼,远山逶迤,气脉通达,体貌新颖。图中六君子为松、柏、樟、楠、槐、榆,丛生于陂陀之上,枝干挺拔,意象生动,“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以寓“遗世独立”、品格清高。故宫博物院藏元王蒙的《夏山高隐图轴》为绢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元王蒙的《春山读书图轴》为纸本,设色。王蒙的山水画深邃繁密,空旷峻伟,笔墨淳厚,苍茫深秀。倪瓒说他“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清?阁集》卷八)。《夏山高隐图轴》绘夏日深山,千岩耸立,飞瀑直下,林荫繁荟,流泉相间,寺观隐约,静谧清润,密而不塞,实中求虚。一般认为,王蒙的山水画在“元四家”中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倪云林“出简”,王蒙“出繁”;黄公望的画多滋润,王蒙的画多干擦;吴镇的画用湿笔,王蒙的画见苍老。赏读《夏山高隐图轴》,可帮助领悟王蒙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书画创造力的整体凸显

书法领域崇尚创造,晋唐宋元一路璀璨。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绘画领域,晋唐宋元倡导在继承中创新,在师承中突破,在传承中崛起,在起承中成林。

晋唐宋元书画艺术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显示了艺术创造力。书法领域崇尚创造,晋唐宋元一路璀璨。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绘画领域,晋唐宋元倡导在继承中创新,在师承中突破,在传承中崛起,在起承中成林。这次“经典展”选择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示了书画大家的创造性的艺术轨迹,整体凸显了晋唐宋元书画的创造力。

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薛绍彭的《草书大年帖页》为纸本。薛绍彭的书法结构严谨,锋藏不露,古意时溢,不显浮急,接晋人遗风,创北宋新意,探柔健之法,得“米、薛”称誉。《大年帖》又称《晴和帖》或《大年借墨帖》,原为三帖合卷之一,现仅存此一帖。此帖笔法圆健,结构挺然,深谙二王,显现风骨。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扬无咎的《四梅图卷》为纸本,水墨。扬无咎擅画花卉、人物,以墨梅见长。扬无咎的墨梅画法,渊源于北宋画墨梅名家仲仁和尚,但有创新,创立了圈花法,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把墨笔花卉画升华到新的高度。以后汤正仲、徐禹功、赵孟坚继承发展,使墨笔花卉画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扬无咎无疑起了承先启后的创新作用。《四梅图卷》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形态,圈点花头,挺直枝干,拉出细枝,留出飞白,清瘦绝人,疏影横斜,素洁坚贞,独具匠心。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马和之的《后赤壁赋图卷》为绢本,设色,清宫旧藏。马和之擅画人物、佛道、山水,创立“兰叶描”,清淡飘逸。元代王蒙赞他“脱去铅华艳冶,专为清雅圆融,向来院画一派,至是为之一洗。”他深得宋高宗、孝宗重视。高宗赵构书毛诗三百篇请他图写,他传之于后世的作品多属此类。《后赤壁赋图卷》画苏轼《后赤壁赋》之意,描写苏轼与友人乘舟夜游赤壁的情景。图中夜色苍茫,江水浩淼,扁舟漂泊,四顾寂寥,“孤鹤横江东来”,众人仰首远眺。构图远阔,笔法创新,独到的“兰叶描”把此画画得线条流畅,工中带写,潇洒自如,清俊闲逸。元俞和有诗评马和之的画:“飘飘墨法恍如兰,指掌烟云色可餐,千载辋川清绝处,流风今属画中看。”从《后赤壁赋图卷》看,俞和的评论是恰当的。故宫博物院藏元康里的《草书述张旭笔法记卷》为纸本。康里,一作康里,从小受汉文化熏陶,博通群书,先后任皉书监丞、皉书大监、集贤直学士、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知经筵事等。他善行、草书,有晋人笔意,创自己新法,是当时少数民族的著名书法家之一。《述张旭笔法记》传为唐颜真卿著文。此卷笔势爽利,转折圆健,奋笔疾书,风格沉稳,较好地反映了康里的艺术创造力。

书画艺术精神的深刻揭示

晋唐宋元书画驾驭水墨色,融汇精气神,有傲立不屈之韵,无畏缩颓唐之像,历经风雨沧桑,仍见气魄风度。

晋唐宋元书画驾驭水墨色,融汇精气神,有傲立不屈之韵,无畏缩颓唐之像,历经风雨沧桑,仍见气魄风度。书画家在为书画提神的创作过程中,树魂立根,心灵升华,进入状态,有序传承。

上海博物馆藏南宋张即之的《待漏院记卷》为纸本。史称张即之博学多识,“性修洁,喜校书,经史皆手定善本”。书法出入欧阳询、颜真卿,体方字健,结构严谨,笔法险劲,刚意自如,“以能书闻天下”,“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不凡。”《待漏院记卷》为张即之传世的大字作品之一。此卷字大如碗口,每字四寸见方,每行三字,中锋侧锋兼用,浓墨飞白共存,变浑厚为方劲而力透纸背,化雄俊为气度而神韵见胜。所书内容是北宋王禹翶撰写的《待漏院记卷》。“待漏”即百官事先集于殿庭等候朝见,文章是说当宰相的在等待朝见时该想些什么,以为“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张即之的强健笔力把文意表达得大气磅礴。上海博物馆藏元杨维桢《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为纸本。据传杨维桢筑楼铁崖山,植梅千株,聚书数万,读书五年不下楼,因善吹铁笛而以“铁笛”入号。他系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书法取法于汉晋,糅章草笔法于行草书,清刚劲拔,力戒甜媚,苍古奇诡,自成一体。卷中真镜庵庵址在今上海市闵行区高行镇,此卷即为真镜庵募缘所写的疏。全文42行,145字,大中带小,粗中有细,湿中见枯,奇崛劲练,风貌刚直,狂悟奔放而不失法度,出新求变而章法全在,明代吴宽认为杨维桢的书法艺术犹如“大将班师,三军凯旋,破斧缺,倒载而归”,可见其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晋唐宋元书画艺术精神的深刻揭示,已成为“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的重要特征。

直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古代书画稀珍,确实激动不已,欣然赋诗一首:

乙酉冬日读经典,艺苑盛景见空前。紫禁城内庆华诞,黄浦江畔说变迁。

陆机捧出平复帖,伯牙鼓琴音连绵。马远敬献踏歌图,丹崖玉树秀无限。

米芾蔡襄黄庭坚,马远夏圭刘松年。宋贤幸会元四家,今人直面范仲淹。

草堂客话游千载,幽篁戴胜走白练。雪江归棹意境远,春山读书岁月甜。

讲演者小传

陈燮君

1952年生于上海。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哲学系学习博士研究生课程。现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兼任亚欧基金会博物馆协会执委、美国亚洲协会国际理事会理事、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等职。出版有《学科学导论———学科发展理论探索》、《时间学》、《生活中的色彩学》等几十部著作(包括合作)。发表了《关于开创空间学的思考》、《百代法书》、《城市的文化风骨———上海文明史探源》、《世博精神与城市文化》等论文、文章1000多篇,计达1800多万字。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