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 [   ]
赵耀民:从“愤青”到成熟作家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28 日 |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说起赵耀民的名字,或许人们并不熟悉,但说起他所编写的话剧《良辰美景》《原罪》《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或许就无人不知了。前段日子,他编写的这三部剧目同时由话剧中心上演。日前,这位乐呵呵的“老男孩”,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少年与剧结缘

赵耀民和话剧的结缘纯属偶然,这得从他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到姐姐单位去看演出说起。赵耀民说,第一次看到“活人在舞台上表演,心里激动极了”,从那时开始,他就对文艺产生了兴趣。“当时要搞到一本话剧剧本特别困难,我偷偷问同学借莎士比亚的剧本来看,那些书旧得连封面都没了。”赵耀民回忆说,看多了,他也偶尔尝试写写小剧本,不知道格式,就看着莎翁的本子照葫芦画瓢。“老师曾经预言说,我将来会靠写剧本吃饭,我还特别不服气。因为小时候我很喜欢画画,觉得长大了一定是个专业画家呢!”

桀骜不驯风格

读完高中,赵耀民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毕业后,他又考入南京大学读陈白尘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才1年,他的话剧《天才与疯子》就获得了第二届“上海青年文学奖”影视文学奖;30岁时的他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编剧,并连续2年分别以《午夜心情》和《歌星与猩猩》而荣膺“曹禺戏剧文学奖”。

或许正是因为少年得志,所以在赵耀民早期的作品中,就透着那么一股桀骜不驯和特立独行的风格。他在大学里写的独幕话剧《红马》,用一种调侃的象征性手法来揭示深藏着的社会因素,在思想刚刚解放的上海曾遭禁演,直到4年后才得以重返舞台。

限制之中创造

20多年的岁月磨砺,使得赵耀民的编剧风格走过了“愤青”时代。从《良辰美景》到《长恨歌》,再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我们依然能从人物刻画上找到赵耀民的标识,但话剧的整体架构却如同编剧本身,开始向深沉和成熟蜕变。“写剧本和写小说不同,没办法跳来跳去地叙述故事,也没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依靠角色的动作和对白来带动剧情,所以说,编剧是一门限制的艺术。”纵然光阴荏苒,但赵耀民骨子里却骄傲依然,“我就喜欢在限制中创造,在限制中挑战自我。” (张艺)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国
阿里巴巴公司库
商业资讯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68326688